作者海*山文/图
周庄的美是历史与传统的美,是数千年文化积淀的美;是江南水乡人民勤劳的美;周庄的发展也是一部江南小镇的人文史诗,周庄之美的神韵,值得人们用心去感受与回味,每一个人对于周庄之美都有不同的看法。在“社会与视界”看来,“周庄所有美的出发点,显然离不开水”,这是周庄之美的核心;只要活水尚在,周庄之美便不会消失。
无处不大的周庄水道一、每个人都有定义周庄之美的“尺子”
长期生活在周庄的人,也许会习惯与免疫了周庄江南水乡之美,但外乡人初遇周庄,尤其是江南水乡之外的游客与周庄相遇,必定擦出程度不同的“爱的火花”。
周庄大门初初游历过周庄的人,一下子想要完全把握与抓住周庄之美会有难度。因为喜欢周庄的话,它的点点滴滴都包含着不同的美;也都是可以对人倾吐与描绘的对象。但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对于周庄之美的认识与定义。只有透过那些浮光掠影、表面光鲜的美,才有可能看到周庄之美最初的本质。
“社会与视界”认为,周庄之美的核心与本质首先在于水。水是万物之源,若无活水源头,便无今日周庄的生机与江南水乡风韵。这与沙漠绿洲的道理一样,过去新疆沙漠的绿洲中有楼兰文明古国,创造出灿烂的文化,然而绿洲一旦风化退变为沙漠,楼兰古国似乎一夜间消失,留下的却是永远缥缈的传说。
所以用心呵护活水源头这个载体是生存、和谐人居与创造美的根本。有了活水,那么美便可以源源不断被创造出来,直至世代流传。
虽然许多国人都听说过“江南水乡”这个名词,可对江南之外的人来说,水乡的真正与具体的概念也许是模糊的。
鸟瞰周庄镇(局部)但若有机会飞上高空,鸟瞰长江三角洲的水乡,便会被江南水乡特有的景象所震撼,脚下的大地绿色无垠,无限延展,深绿色的其实是大小不同的湖泊、湿地与稻田,以及密密麻麻的天然河道与人工渠,犹如江南水乡“绿色的血管”。
数千年来,尽管沧海桑田,江南许多湿地、河道与湖泊变成了现在的城市或村庄,但水乡的基本骨架与轮廓依然健在。若是放在古代,估计是百米之内小湖,千米之内大湖,家家推门开窗便可见河道。
如此水乡,确实是非常利于发展农桑与渔业,在农业为大的古代农耕社会,“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种赞誉名幅其实。南宋之后江南农业、文化、经济等全面兴起事所必然。而这一切的前提,都离不开其中的关键——水源,位于苏州昆山的典型水乡周庄显然也不例外。
二、周庄之美的实质离不开“水元素”
头一次光顾周庄的话,一开始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可能并非是水,是无处不在,有着高高马头墙的中国传统徽式名宅豪院,如张厅、沈厅、沈万三故居等;或者是琳琅满目、各具特色的小商品店铺等;又或者是当地各种特色美食、糕点等;抑或是游船、各种娱乐活动等。
船只是周庄的标志之一然而透过周庄水乡之美的“万花筒”,其背后无法删除的却是承前启后的“水元素”,也是联结周庄之美最关键的“桥梁”。
江南水乡的水资源的确很丰富,但人口的密度同样很大。实际走入周庄,我们会发现,入眼的先是密密麻麻的民宅、建筑。正因为周庄人世代与水相伴,很好地学会了如何与水和谐共处。居于水乡,显然不能被水所累,而是巧妙将“水元素”融入自身的发展与日常生活中去,渐渐形成自身特色的水乡文化。
处于长江三角洲水网绸密中心地带的周庄,前人建庄伊始,便深谙其中的玄机。周庄数十公里外的范围内,西边有浩渺太湖,北有澄湖,东有淀山湖,南面有元荡湖及一系列的小型湖泊。而周庄本身也处于河道较宽的白蚬江上,由多个小岛连接在一起的庄子(镇),类似于威尼斯水城。
依水而居周庄前人选择在此建庄,当然有不少便利,地理位置上离繁华的苏州城不远,水道四通八达,有利农耕,也适合开展水运等商业活动。另外,周庄内外的水道足够宽阔,水体自净功能好,可以防止水体多年后变质的风险。江南水乡水网复杂,但只要水网的自净功能一直存在,那么周庄就会永远受益,所以今天周庄之美依旧生生不息。
有了水与人的互动,便不会缺少了文士的赞美,古今描绘江南美的诗篇很多,唐代白居易一首《忆江南》更是简笔勾勒出江南水乡之美,“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表达出对江南之美的爱慕与高度赞誉,引无数人遐想。
千年来,周庄本地一些大户所建的豪宅,精致小朽,面积没有其他地方的豪宅占地那么夸张,这可能也是当地人为适应岛屿水乡地势所做出的妥协与调整,也让周庄的各种建筑与自然能和谐相处。
双桥(局部)“与水和谐共处”的举动在周庄随处可见,周庄家家户户大院内外与河边广种水柳,家家户户推窗见柳,为江南水乡特有的水韵风情,水与柳总给人和谐之美。灵活穿梭于周庄大小河道上的船只的设计,河道与围栏的设计,依水而建的得体民居,各种造型别致的石桥(双桥)等,都一起构成了“周庄人与水和谐相处之美”。
而在此基础之上,人们的日常生活,围绕“水文化”所形成的城建风格、文化艺术、民俗风情等更是与“水元素”相融相生,最终铸就“大美周庄”。“水元素”是周庄之美发展的起点,却不是终点,终点只会是周庄人的“幸福指数”,相信未来的周庄会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