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清明,注定不同于往年,不少地区纷纷推出“云祭扫”、免费代祭、网上预约祭扫等举措,来有效应对疫情。当清明遇到疫情,其实只要为情感找好位置,雅度清明也将变得更有意义。而绍兴地区旧时的清明习俗,就很雅致,那时的清明更像是反映江南水乡人初春生活的“素描”,其中充满着烟火气和天人交融的生活智慧,就算世事变迁,依然有它独特的生活气息和人文价值。
恽寿平的《春山暖翠图》描绘的是江南地区清明时节的风貌
“越谚”里的清明雅俗
“越谚”留下很多关于清明的内容:“清明前后落夜雨”说的是气象;“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说的是农事……
其中,富有生活气息、民俗风味的当数这句——“正月灯,二月鹞,三月上坟市里看娇娇。”在水网密布的绍兴,旧时扫墓非用船不可。城乡河道之上船只往来一多,远远看去就显得壮观。有钱的乡绅富商之家,雇的是“画舫”“明瓦大船”,一般人家也要雇乌篷船。而古时绍兴庭院深深,大家闺秀很少出门。到了清明时节,男男女女随舟船画舫出行,算是水乡特有的一抹亮色吧。
民俗专家王立导的《绍兴民俗风情》一书中记载,在不同历史时期,上坟具体的形式有明显差异。宋代清明上坟有悬挂纸钱的习俗,有陆游的《春晚出游》为证:“岌岌高丘近道边,寂寥翁仲卧荒烟。生前意气今何在,寒食无人挂纸钱。”民国时期清明节有种树的习俗,再后来以鲜花祭奠先人的越来越多。而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普及,“云上祭祀”开始流行。
哀而不伤的清明“画风”
古籍《岁时百问》里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时期的天气物候是有明显特点的。正值春和景明之际,也成了出门踏青的好时节。人们习惯于借清明之机,就近游览名胜古迹。常年在外的鲁迅,就记挂着在清明前后陪许广平去一趟绍兴,看看南镇和禹陵,还有热闹的香市。年4月,鲁迅给母亲写信提及:“害马多年想看南镇及禹陵,今年亦因香市时适值天冷且雨,竟不能去……”(“害马”是鲁迅对许广平的昵称)。
清明不都是“欲断魂”式的哀伤,还有清新的一面。“鉴湖女侠”秋瑾青年时曾作有关于“踏青”的诗词数首,其中一诗写道:“西郊也为踏青来,携手花间笑语才。昨日卿经贾傅宅,今朝侬上定王台。”张岱《越俗扫墓》有记载:“男女袨服靓妆,画船箫鼓,如杭州人游湖……下午必就其路之所近,游庵堂寺院及士夫家花园……”此外,绍兴家家户户还会在门前床前插柳枝,妇女还会把少许柳叶插于发髻,儿童戴柳条圈,有言道是“清明不戴柳,红颜变白头”,相传作辟邪禳灾之用。
舌尖上的清明滋味
“稽山新茗绿如烟,静挈都篮煮惠泉。”晏殊诗中描写景象的时间定格在清明前后。“明前茶”清嫩爽口的滋味,是时节酝酿的产物。而喝“明前茶”作为茶俗之一,被绍兴人视为一种福气,要有福之人才可以享受。
艾饺青团
历史上绍兴出产的茶叶颇受名家喜爱,茶圣陆羽、欧阳修等不吝赞美之词,称“草茶盛于两浙,两浙之品,日铸第一。”明代绍兴的“兰雪茶”风行一时,清代的康熙帝也钟爱日铸茶,其中上品即是清明前后的茶叶。
李渔曾经说笋是“蔬中第一品”。虽说竹笋一年四季都有,但清明前后的春笋尤其让人记挂,因为很多人认为它是一年里最鲜美的笋。其中王化雷笋是绍兴地区笋的一面招牌。而清明时节家家户户都会烧的菜是油焖春笋,它选用嫩春笋翻炒入味,鲜咸而带甜味,让人百吃不厌。
油焖笋
清明节前后,还是食用螺蛳的最佳时令,此时螺肉肥美,流传甚广的“清明螺,抵只鹅”出自清代语言学家范寅的《越谚》。过去买不起鹅的人家,下河塘摸盆螺蛳,用清水养两天,然后夹去尾端,放点葱姜辣椒煮熟,就是一盆好菜。有的煮熟了挑出螺肉炒韭菜,那是怎么也舍不得丢的美味。此外,家家户户要吃艾饺、艾糕,据传可避疮毒。旧时还有“清明吃艾饺,勿怕阵雨浇”的说法,这个习俗至今犹存。
(原标题《越乡古韵话清明》。原作者王宏超。编辑金汉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