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各地传统节日繁多,历史源远流长。在祖国的南滨,坐落着广西钦州这颗绮丽的珍珠,特具西南风情和岭南特色的民间传统节日,更是折射着中国多个民族多种文化的丰富内涵。钦州除了全国常见的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除夕等节日外,还有自己一些独特的节庆民俗,煜发着瑰丽耀眼的民族文化光芒。现整理如下,以飨读者。
春社日
春社日祭拜土地神农历二月初二为春社日,也称“二月杜“”土地诞”。二月社的活动主要是祭拜土地神,祈求土地神保佑方民众平安,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祭拜土地的开销,一般由各家各户交钱集米,然后统一采买祭祀需用的三牲酒礼和香烛纸钱,到土地社庙前宰猪杀羊,供祭土地神。
古代春社日供祭完毕,一些地方是把猪羊鸡等切成碎块,然后每户一份,叫做“分社肉”。条件较差的村社,祭品不多,就把牲仪切碎,用煮牲仪的汤水加米煮粥,按户均分,名为“分社粥”。大多是将猪鸡鱼肉加工制作,就地设席,参加者席地而坐,开怀畅饮,猜拳行令,至醉而归。
三月三
三月三歌圩日农历三月三,在钦州作为节日的,以壮族人居多,汉族人中较少见。
这一天,家家户户用枫木叶水煮糯米饭,煮出的饭别有一股清香,色泽乌黑发亮,故叫做“乌米饭”,还有人用红蓝草叶水煮糯米饭,称“红蓝饭”。传说三月三吃“乌米饭”“红蓝饭”可以去风湿,强身健体。
乌米饭解放后,三月三是广西壮族人民的“歌圩日”,男男女女,身着盛装,手提食物,来到设歌台的地方,不分日夜,进行对歌赛歌。赛歌之后,一些青年男女相约于幽静之处,将自己带来的“乌米饭”和礼物互赠对方,表达爱情。
四月八
地方的四月八歌舞升平四月八日传为佛祖释迦牟尼诞日,称为“浴佛节”,又为冯三界神涎日。
垃圾饐以艾草为主料的垃圾饐传说这天的各种草木经过浴佛水浇洒,可除百病。冯三界说:“是日百草可食,唯风吹不动者不能食耳。”故四月八日这一天,人们多采集青艾、小肠凤、鸡屎藤、水君子、七叶一枝花、鱼腥草、大风艾、五指枫等草木之叶和粘米一起舂烂,加水和成团块,压扁切条,下锅煮成百草饭。或用青叶和米磨浆蒸成饐,称之为“垃圾饐”,配以糖水或肉汤食用。传说四月八吃“垃圾饐”能防病去疾,强身健体。
七月七
古代有用“七月七”水酿酒的传统七月初七为七夕之日,节名为“乞巧节”、“七水节”、“冻水节”或“汲水节”。
“七水节”、“冻水节”、“汲水节”的名称来自“担七水”。这一天正午时分,家家户户都把原来水缸中的水倒掉,而到水井去挑回新水,名叫“七水”,用干净的罐、缸装满,封严存放。往往放上一两年,七水亦不生虫变质,依旧清冽甘凉。故民间常用“七水”送药、配药,治疗热症(如生毒疮、发炎等)。妇女习惯用“七水”洗头,据说“七水”可以保护容颜,青春常驻。
传说七月初七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这一天晚上,很多人喜欢在露天坐卧,体验古诗意境:“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七月十四
“*节”祭祀七月十四是中元节,钦州又称“*节”或“饿*节”,传说这天地狱放假,各种家*野*都出来找食物,故名。
这一天,钦州人除了准备香烛纸钱、三牲祭品供奉祖先神明外,还特别购买或制作各色纸衫纸裤纸鞋纸帽之类烧给亡故先人,名日“烧衣”。有人还给孤魂野*烧纸,并泼洒水饭,称为“济饿*”。
祭祀“孤魂野*”因为七月是早禾鸭出栏的季节,所以七月十四大多数人家杀鸭,而杀鸡的则较少,因此有“早禾鸭最怕七月十四”之说。
岭头节
跳*僮钦州岭头节是一年中时间跨度最长的节日,也是最热闹、最火红的传统节日,有“岭头大过年”的说法。
每年农历八、九月间秋收之后,钦州各地在习惯范围内,一村接一村轮流举行。举办岭头节的村寨,村民们合伙宰牛,家家户户做“牛红生”和“岭头噎”,大宴宾客。参加岭头节又叫“吃岭头”。
岭头节的核心活动是跳岭头(傩舞)。傩舞本是古老的民俗祭祀活动,就是跳神,壮族称“跳*庙”,汉族称“跳岭头、“跳*僮”。后来从宗教祭祀演变为集歌、舞、戏于一体的文化娱乐活动。
钦州市*府举办“岭头节”跳岭头的地点一般在村头社王树下的地坪,由相对固定的业余班子表演,附近各村群众赶来观看,场面热烈,通宵达旦。岭头节也是青年人谈恋爱的大好时机。
冬至
冬至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在农历十一月。冬至是民间传统节日,这天有杀鸡鸭供奉祖先和一家人团聚进餐的习惯,叫“过冬”或“食冬”。一些地方,冬至节比较隆重,除宰鸡杀鸭,还包粽做饐,故有“冬大过年”的说法。过年必须在家里过,过冬却可以亲友互访,有的来客多达数十人,往往还要留住一晚,第二天早饭后,主人馈赠每人一篮米粉、白糍送行。
白糍饐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节日源远流长,中国民族众多而又团结,得益于对中国传统的认可和传承。随着国家对少数民族*策、文化的倾斜和挖掘,华夏大地的文化建设局面一片欣欣向荣,生机盎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