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就是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和共同享用并代代相传的生活文化。民俗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一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布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
“民俗”一词在很早就已出现。《礼记缁衣》中记载:“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史记孙叔敖传》:“楚民俗,好痹车。”《汉书董仲舒传》:“变民风,化民俗。”东汉的应劭还专门写了一部《风俗通义》,详细记载了汉代的风俗与*神崇拜,在民俗学史上具有重要价值。许多研究民俗及民俗学的人,都奉西方人的论断为圭臬,认为民俗一词最早由英国学者汤姆斯提出,忽视我国在两千多年前已有了民俗的概念与民俗的专书《风俗通义》,实在是对自己的文化有点不自信。
民俗一旦形成,就成为规范人们行为、语言和心理的一种基本力量,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强大的民间力量,具有共同的文化认同与规范性,同时也是广大民众所遵循、传承和积累文化创造成果的一种重要方式。
民俗是民族、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和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特点的文化形态,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植根深厚、包罗万象、博大精深。民俗事象被民俗学家归纳为许多不同部类,囊括了民俗的全部现象,天地人和、阴阳五行、农牧工商、饮食服饰、民居出行、家庭伦理、婚姻嫁娶、生老病死、礼仪节庆、信仰禁忌、乡俗游艺、方言土语、神话传说等,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每一种民俗都有其发生、流传的历史渊源。例如,农耕、畜牧、渔猎生产民俗,既是民族数千年来生产生活的记录和经验总结,又有不少是源于传说中的伏羲时代、炎*时代,或者源于先秦时代的综合文化现象的反映。又如属于精神民俗、社会民俗中的信仰、禁忌、伦理、礼仪、婚俗、丧葬等,有的源于神话传说,有的源于祖先崇拜,大量的则是源于先秦、秦汉及后来的儒家学说、道家学说、佛家学说、阴阳家学说、五行家学说及其他学说。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民俗构成的是一幅民众生产、生活的绚丽多姿、丰富多彩的历史画卷。
民俗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地域性。地域性也就是族众性和民众性。不同民俗是不同民族和族众的特征。整理、挖掘、研究一地的民俗文化在当下已是刻不容缓的事情。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经济生活的多样性、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许多宝贵的民俗事象迅速消亡,所以,整理、研究、保存本地的民俗,是地方*府部门与有识之士共同的迫切愿望。
天水是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传说是三皇之首伏羲、女娲诞生的地方,亦是炎*二帝发源的祖脉,是周秦文化的中心区域之一,也是秦人与秦早期文化的发祥地。天水的大地湾文化遗址,见证着本土八千多年的历史文化。天水有百里石窟长廊,以麦积山石窟为代表的石窟佛教文化在国内的地位显著。自古以来,天水是多民族杂居之地,是丝绸之路上的一处重镇,具有西出东进的孔道作用。天水处于*河、长江双流域的位置,具有南北文化交融的特点。天水属内陆性半湿润气候,山川地形多样,物产丰饶,植被良好,自然资源丰富。这些复杂多样的历史、地理、环境背景造成了天水民俗的复杂性、多样性、奇特性。在整个西北地域,天水民俗文化显得格外突出醒目,丰富多彩。
从民俗的类型来看,大而言之,无外乎物质生产民俗、精神生活民俗、社会生活民俗、*治生活民俗以及泛民俗这些方面。而物质生产民俗则是人类生存文化的主体,人类依赖物质生产得以生存,物质生产依靠人类的劳动得以实现。任何民族的物质生产都是特定的地区、特定的社会群体,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物质文化事象。
由于天水处在两个流域地带,反映在生产、生活中的民俗元素比较复杂、多元,融进了南北的特色。就以天水饮食中最负盛名的呱呱、打卤面而言,非常具有地域特色。天水的呱呱是名小吃,它以荞面粉为原料做成,是天水人早餐很受欢迎的食品。在调料中,不重酸,只能微微尝到一点醋的味道,突出的味道是香辣。这种香辣之味显然受到了四川饮食风格的影响。打卤面是许多地方有的食品,天水的打卤面突出的特点是大碗、宽汤、宽面、大臊子,突出“四大”,这种风格显然又受到了关中食俗的影响。但又有区别,最大的区别是在面中调入芥末,突出异味,这又有点西域风味了。
由于地域的特殊,在天水,南北方民间手工与副业作坊普遍存在。比如纺织、酒坊、纸坊、磨坊、油坊、烟坊、粉坊、豆腐坊、醋坊以及竹编、藤编、柳编、禾秆编和铁、木、石瓦、陶百工诸匠,狩猎、采集等,无不存在。再如竹编,本是南方人擅长的工艺,但在天水,竹编艺人出奇制胜,工艺高超。
地理环境对民俗形成的影响可以说是根本性的,在什么样的土壤里,就会产生什么样的果实,地理不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近山知鸟音,近水知鱼性,民俗的地理生态背景对一地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是根本性的。由此而形成的物质民俗直接影响到精神民俗的形成,使精神民俗也带上了各自不同的特色。
民俗这棵“大树”,从特定的土壤里长出,天水就已经具备了自己的特色,而这棵“大树”的分枝起蔓,开花结果,则显现出丰富多彩的姿态。精神民俗的产生,依赖于“大树”供给的营养,滋育出各具风味的果实。
民俗除了地域性、变异性的特征外,共同性又是最重要的特征。在天水,大量的生产生活类的物质民俗与精神类民俗,与全国各地的同类民俗内容大致相同,只是在形式上有些差异而已。因为民俗是流动的,会“走路”的,一地的民俗通过人们的传播,会走得更远。
广大的民众极其看重岁时节日民俗。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的年轻人不愿学习,老艺人失去了传人,使得大量珍贵的民俗日益流失与消亡,只能保留在我们的记忆中了。
李子伟(天水民俗学家)
编审:
读书与人生作者/来源:读书与人生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