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现在大部分人生孩子都会想着优生优育
而不是像以前一样放养
为了让孩子更好地健康成长
许多家长更是会在孩子发育期间
医院做各种检查和保健
医院方面也衍生了
许多不同类型的儿童检查项目
但哪些是真正需要的哪些是不必要的坑
妈友们却很难分辨!
不过没关系,萌萌哒今天就给各位妈友
整理了最常见的三类儿童检查“大坑”
有一项还被叫停了5年,有医院却仍在做
妈友们一定要擦亮眼睛了!
微量元素检查已被叫停5年
不知道从何时开始
医院里一项特别火爆的检查
宝宝长得好不好妈妈们是非常重视的
宝宝哭闹不止、不爱吃饭、头发*
医院查微量元素
但其实早在5年前
原国家卫计委就提出:
非诊断治疗需要
不得针对儿童开展微量元素检查
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
虽然规定如此
但还是有不少家长表示:被忽悠过!
什么是微量元素?
一般来说,凡是占人体总重量的万分之一以下的元素,如铁、锌、铜、锰、铬、硒、钼、钴、氟等,称为微量元素。
一般宝宝半岁左右的体检时,会有一项“微量元素”的检查,经过采宝宝手指末梢血,或采集宝宝头发来化验。
微量元素检测,意义不大
而且,很多育儿专家
包括知名儿科专家崔玉涛
儿科医生张思莱、
都在官微上表示过
微量元素检查没有必要
甚至反而会害了孩子!
微量元素只是一种筛查法
并不能作为宝宝是否缺乏
微量元素的唯一指标
从检测方式到检测结果都不科学
1、头发检查——不科学
虽然能让宝宝免受采血的疼痛
但头发检测会受清洁程度、发质
环境污染等多种因素影响
这种检测方式得出的结果
临床价值非常有限
2、血液检查——偏差大
在取血过程中
可能会有组织液或
外界同种元素混入
造成结果偏低或样本污染
指尖取血检测出来的数据
只是局部血液水平的
并不能真实反应
宝宝体内的营养状况
也不是可靠的方式
3、静脉取血——不全面
这种检测方式
采血过程中干扰因素较少
但“查血”不能准确反映
宝宝体内微量元素水平
因为有的元素在血液中含量很少
比如体内99%以上的钙
都分布在骨骼和牙齿中,不在血液里
微量元素不能乱补
有的家长觉得
补充一些微量元素总没错吧
其实,各元素在肠道吸收的过程中
一种元素多了会抢占其它元素的“运力”
钙补得过多,锌、铁的吸收就会减少
补充微量元素
一定要不盲查,不盲补
如果担心孩子饮食不均衡
倒不如按照下图通过食物补充
↓↓↓↓
除了微量元素检测
还有以下这2种检查,被家长津津乐道
要记住这些检查同样是白花钱
骨密度检查,完全没必要
1、婴幼儿不是骨密度检查的适宜人群
骨密度检查是通过数据
来判断骨骼生长发育状况及衰老程度
对于健康的孩子来说
如果不存在骨质疏松的情况
骨密度检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
骨密度检查主要用于
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一个衡量指征
婴幼儿不是骨密度检查的适宜人群
并且不建议20岁以下的人群进行检查
再说了,目前国际上并没有
儿童骨密度测量的标准数值
也没有绝对的参考值
所以测了也是无用功
2、儿童骨密度低不等于缺钙
骨密度代表骨骼内钙质沉着的程度
但是儿童和成人骨密度低的概念完全不同
如果成人骨密度低,那么代表缺钙
但是儿童骨密度低,并不代表缺钙
婴幼儿处于生长高峰
骨骼正在不断拉长、增粗
促使骨骼生长的激素水平增高
骨骼内沉积的钙质自然偏低
即骨密度低也是很正常的
说明孩子正在拔高,长个儿!
所以,想要通过查骨密度
来判断宝宝是否缺钙的家长该醒醒了!
幽门螺杆菌检查,完全没必要
由于幽门螺杆菌(HP)知名度越来越高
许多成年人在体检时开始筛查,以防微杜渐
然而,儿科医生在门诊时
也开始常常被强烈要求给孩子们做这项检查:
理由是家里有人发现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其实,国内医学共识明确建议
幽门螺杆菌检查
不应该作为宝宝的常规检查
主要是因为:
1、幽门螺杆菌很少会在儿童期引起症状
绝大多数的孩子
并不会被幽门螺杆菌影响生活
就算幽门螺杆菌感染了孩子
很少会导致消化性溃疡这种疾病
2、预防胃癌,并不需要从儿童期开始
成年人治疗幽门螺杆菌
很多只是出于要预防胃癌的目的
而绝大多数胃癌的出现
不是一蹴而就的
而是缓慢的逐渐变化
从萎缩到化生再到瘤变,最终到胃癌
幽门螺杆菌感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诱导角色
日本的流行病学数据
最早是在20岁以后开始出现萎缩
所以日本制定的筛查幽门螺杆菌的年龄是12~20岁
也就意味着,儿童时期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从预防胃癌的角度讲
等到成年之后再检查治疗也来得及
其实,只要宝宝肚子没啥不舒服
就不用为了“预防”去做这个检查
只要平时做到不对嘴给孩子喂食
不给宝宝喝生水、吃生食
餐前好好洗手就好了
不知道妈友们有没中过这3个坑?
广州妈妈网(Gzmama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