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高密深厚的艺术底蕴造就了“中国一绝”——高密扑灰年画,因其以柳炭条起稿扑灰成稿,全程都有"抹"的意味,所以被称为“扑灰年画”。又因其起源发展与中国写意画相融合,所以也被称为“写意性年画”。
高密扑灰年画独特的艺术性和绘画技法,使它于年当之无愧入选首批国家级非遗项目,得到国家的认可与保护。其起源地主要集中在高密姜庄镇,第三批“潍坊民间艺术大师”王树花便是高密扑灰年画最有代表性的传承艺人之一。
37年“守艺”,
形成独特艺术风格
从传承到创作,37年来,王树花逐村遍访民间老艺人,先后复制了多幅传统扑灰年画老样子,创作了多幅新题材扑灰年画,并建立了平方米的艺术馆和传承互动区。“我自幼就酷爱民间艺术,对扑灰年画有独特的爱好。在祖父王锡山的熏陶和教育下,学习了绘画技巧,掌握了传统的工艺制作过程和技艺。”出生于扑灰年画世家的王树花,14岁开始绘制扑灰年画。16岁,就在祖父的鼓励下把扑灰年画中的踢毽子、母子图、姑嫂闲话、百寿图、渔翁得利、大财神等老题材,赋予一些自己的创意,开始了艺术创作之路。在秉承祖父王锡山画风的基础上,王树花大胆探索,创新发展,注重工笔勾线,画面色彩古朴典雅、朴素大方,人物形象逼真。在继承传统精髓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挥洒豪放、稚拙粗犷、古朴典雅的独特艺术风格。
7年,王树花被确定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现为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协会民间工艺美术委员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会员,潍坊市民协理事。年,王树花成立了扑灰年画工作室、扑灰年画画店,年被潍坊文广新局评为“王树花扑灰年画传习所”,年建成扑灰年画艺术馆。
返璞归真,
将扑灰年画的精髓不断展示给世人
返璞归真、古朴典雅,作为扑灰年画省级非遗传承人,王树花认识到“原汁原味”的重要性,她的作品被公认为“原生态地保留了扑灰年画的传统风格”,获得了当地百姓较高的认可,不少村民在盖新房、搬新家都喜欢挂她的扑灰年画。
随着社会的需求,王树花还在传统题材和画种的基础上,大胆借鉴了天津杨柳青年画、潍县年画的一些优秀题材以及全国其它各地一些好的民间绘画作品题材,用高密扑灰年画的技法和艺术形表现出来,这极大丰富了高密扑灰年画的种类。同时,王树花注重按照民俗和用途来设计作品的内容,在颜色上似乎对紫情有独钟,容易加重画面的暗度,给人一种雍容沉稳的感觉和文质彬彬的气质,其典型代表作包含《关公像》《财神》《麒麟送子》《踢毽子》等。
匠心守护,
努力做扑灰年画的传承人
“我有责任和担当去传承扑灰年画这项传承技艺。”秉承着传承扑灰年画艺术的理念,近年来,王树花经常无偿帮扶周边村居贫困妇女学习绘画技艺,带着扑灰年画艺术进社区、进校园,不断参加全国各地举办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民间技艺大赛等展演展示活动。
年12月,王树花的作品《踢毽子》入选全国首届工艺美术佳品暨名艺人作品展。年8月,王树花被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吸收为“中国工艺美术学会会员”。年10月,作品《财神》被文化部评为“民间艺术一绝”。年11月,扑灰年画作品在文化部社图司、农业部办公厅、中国农民书画研究部、中国贫困地区文化促进会“九亿农民庆国庆书画大赛”和《中国农民迎回归书画展》中获优秀奖。1年6月,《武财神》在纪念建*80周年全省农民书画展中获二等奖,《渔翁得利》获三等奖。2年,扑灰年画作品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优秀奖;3年9月,《扑灰年画》荣获3中国首届文物仿制品暨民间工艺品展银奖。5年8月,其艺术简介与作品被收入《中国民间艺术·民间艺术家卷》。7年3月,在首届山东省农村文化艺术节山东省民间书画工艺美术作品大展获铜奖。
匠心守护,像王树花这样的民间艺人,已然成为民间文化遗产传承的中坚力量。
(记者高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