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啊,并不是每一项儿科检查,都是那么的有必要。尤其是以下这几项,国家都出来喊停了呢!各位家长快来看看,你是不是还在坚持给宝宝做这些检查呢?
一、骨密度检查
骨密度检查,又叫做骨骼矿物质密度检查,是检验骨骼强度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个检查的主要作用,是帮助家长了解孩子的骨骼强度,预测孩子的骨折风险,或者是监测相关疾病的治疗反应。就目前来看,比较普遍的是超声检查。但是,这个超声检查也不能明确的排除,或者是确诊骨质疏松。因此,即使家长给宝宝做了这个检查,也不能就认定宝宝就是缺钙,或者就不缺钙。而且,骨密度偏低,是宝宝在发育高峰期时,一种非常常见的现象。所以,其实妈妈们不必要固执于这个检查。
如若妈妈们着实担心宝宝发育出现差错,一定要带宝宝做检查的话,医院,用靠谱的仪器来检查。并且,还要定时的去做检查,不能只做一次就罢了。时时监控宝宝的发育数据,才能更好的判断宝宝是否真的存在一些发育上的问题。
二、微量元素检查
所谓的微量元素,就是那些存在于人体中,但是存在量却低于人体体重0.01%的矿物质元素。比如一些对宝宝发育有利的铁元素、锌元素、碘元素、硒元素等。当然,当然,也包括那些在人体内超过一定量就会产生毒性的铅元素、贡元素、砷元素等。很多宝宝在出现一些小小的不适时,妈妈的第一反应都是是不是体内缺乏了某种元素。但是,这个微量元素的检查,已经被国家卫生计生委医*医管局喊停很多年了。文件中明确表示:不宜将微量元素检查作为体检等普查项目,尤其是对6个月以下的婴儿。
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因为只有小部分的微量元素存在于血液中。更多的微量元素,其实是存在于细胞组织中的。而这些元素的组织含量,却是没有办法监测的。因此,这项检查结果的意义并不大。
三、幽门螺杆菌检查
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较高,感染的部位也主要在胃部,以及十二指肠球部。被感染后,大多数换做并无明显的全身症状。但是,因为幽门螺杆菌的感染和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等疾病脱不开干系。所以,人们才会逐渐地正视起来。
于是,如果家里有人感染了这个病菌,而宝宝免疫力较差,家长就会比较担心宝宝也被感染。但是,相关文件明确写出,对于儿童来说,幽门螺杆菌的常规检测和治疗并不适用。所以,家长也不必浪费心思了。如若真的有需要检查的,还是要根据医生的建议决定是否检查。
针对于这些没有意义的检查,家长也不要太勉强。毕竟吃力不讨好,最后遭罪的还是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