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中国传统民俗春节
TUhjnbcbe - 2023/3/4 15:03:00
春节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一个传统节日。一般指除夕夜到正月初一,这个节日叫阴历年,俗称叫过年。但在民间来讲,传统意义上的春节应该是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者是腊月二十三、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的年头岁尾祭神、祭祖活动。按照我国的农历来讲,正月初一叫元日(元辰、元朔、元旦),俗称年初一。民国时期改用公历,公历1月1日叫元旦,把农历壹月壹日叫春节。

除夕有许多民俗活动,其中一项贴门神。在我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画成门神人像贴于门口的。传说中的申屠和余利,兄弟二人专门管*的,由他们守住大门,大*、饿*不敢入内危害。门神的像左右各一张,后代经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还要贴春联,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斜挂在大门两边的长方形桃木板。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的最后一天晚上,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人们都要除旧部新,旧岁至此而除,来年另换新岁。是农历全年最后一个晚上,这期间所有话动都围绕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

年夜饭,南北各地年夜饭不同,有饺子、馄饨、长面、元宵等,而且各有讲究。北方人喜欢吃饺子,是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时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地才有宇宙四方);吃长面,预祝长寿百年。

正月初一是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开门炮仗”,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称为“满堂红”,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拜年

春节有一项重要的活动,到亲朋好友家和邻里家去祝贺新春,叫拜年。汉族的拜年之风在汉朝就有了,到唐宋之后十分盛行了,有些不能亲自前往的,都用名帖投贺。拜年要到正月十五灯节左右,傍晚拜年叫拜夜节,初十以后叫拜灯节。如果因为其他原因没来得及去行礼,日后补的叫拜晚年。

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天不能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引来“扫帚星”招致霉远。非要扫地不可,需从外头扫到里面。这天也不允许往外泼水倒垃圾,也是怕破财。

财神

正月初二是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人家,都要进行祭财神的活动,各家各户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拜祭一番,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拜祭的物品用鱼肉和羊肉,大的商号祭品要用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祈望今年发大财。

一个又一个的娱乐和祈福的活动,就这样一直从腊月二十三持续到正月十五。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国传统民俗春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