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饰礼俗
(简略写,实用性比较少)
一、传统的衣裳制度
上身有衣,下身有裳。分为上衣下裳和衣裳连体两种基本形制。
二、传统衣服的种类
古人所穿衣服的种类主要有:上身所穿的深衣、袍、裘、袄、襦、衫、半臂等;下身所穿的裳、裤、裙等。
三、传统鞋的式样
古代的鞋主要有:履、靴、屐、鞳等类型。
四、佩饰的种类
1、玉
古之君子必佩玉。温润而泽的玉被用来象征佩戴者的“仁”,缜密似栗的玉则象征着佩戴者的“智”。
2、弦和韦
韦是加工后的皮,十分柔软,其性缓;弦在弓上总是绷紧,其性急。既是装饰又有座右铭的作用。
3、双印
双印上刻有文字咒语,人们认为把它挂在身上,可以祛除瘟疫。
4、香囊
香囊中放有香草、香料。佩戴者不限于女性,主要是男女未冠笄者。
5、其他的佩饰
耳饰、项饰、戒指、手镯等。
6、古代的发型式样
演变过程是先有披发,后出现结发,最后是辫发。
7、文身
常见的文身有:拔除面部汗毛、拔除胡须和体毛、文身、文面、缺齿、穿耳、束腰腹等。其中一些是为了美观或吸引异性,有的则是为了表现勇武,以及对痛苦的顽强忍耐力。
五、服饰的款式禁忌
1、严禁裸露的思想
古代有“男不露脐,女不露皮”的禁忌。
2、身体发肤,受之父母
3、其他方面的原因
在古代,由于社会地位不同、职业行当不同、所处环境不同、男女性别不同、婚嫁与否不同等,人们的服饰款式也有所差别。
六、服饰的颜色禁忌
夏尚黑,商尚白,周尚赤,秦尚黑,汉尚赤,唐尚*、旗帜尚黑,宋沿袭唐代,元尚*,明代服饰尚赤、旗帜尚黑,清尚*,民国尚白,中华人民共和国尚赤。
1、黑色和白色服饰
中国传统文化中,黑色与白色是凶色,因此在服饰尚有所忌讳。尤其在婚嫁、生育、过年、过节等喜庆日子,更忌讳穿纯黑、纯白的衣裳。
为人子者,父母在,冠衣不纯素。
2、红色服饰
很多时候,认为红色是一种喜色,认为红色可以辟邪。于吉事为吉,于凶事为凶。丧葬期间,禁止穿红色服饰。
3、*色服饰
民族崇尚*色,*色一度成为至高无上的象征。民间百姓禁忌把*色用于服饰。
4、绿色服饰
民间常以绿色、碧色、青色为贱色。在元明清时,只有娼妓、优伶等“贱业”的人才会穿绿色服饰。
5、艳色服饰
古代,一个人浓妆艳抹、穿着华丽也犯忌讳,服饰的色彩与穿衣人的年龄、相貌、品行、德才应相符合。
节日礼俗
一、春节
春节和年的概念,最初的含义来自于农业,古时人们把谷的生长周期称为年。
1、祭灶
腊月二十三,是民间祭灶的日子。也称为过小年。这一天的来到意味着旧的一年结束了,春节要到了。
民间传说,这天灶王爷要升天向玉皇大帝汇报这一家人过去一年的功过,辞灶便是送灶王爷启程。
人们用柿饼、花生、瓜子、点心等贡品祭祀,意思是让灶王爷吃了后嘴变甜,希望他上天言好事。
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祭灶由男性完成。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尘”与“陈”谐音,扫尘有除尘布新的含义,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礼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
3、贴春联、门神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最初人们把桃木刻成人形挂在门旁以辟邪,后来画门神像于桃木上,再简化为在桃木板上题写门神名字。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发展为春联。
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但庙宇用*纸。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三色,第一年用白纸,第二年绿纸,第三年*纸,第四年恢复用红纸。
古时,人们在门窗上画鸡来驱*怪邪气。鸡在古代被称为“五德之禽”。
唐代以后,有画秦琼、尉迟敬德二人为门神,也有画关羽、张飞为门神。
年画主要有:《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三个年画的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山东潍坊。
4、除夕
除夕是每年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是去、易、交替的意思,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
置天地桌
为接神使用。
守岁
也称为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要一直吃到深夜。既有对过去岁月的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即将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祭祖
吃年夜饭
火锅,象征着红红火火。鱼,象征着年年有余。甜食象征着甜甜蜜蜜。不同的地方,习俗不一。
5、拜年礼
拜年,包括向长者磕头施礼、祝贺新年如意、问候生活安好等内容。遇见同辈亲友,也要施礼道贺。
拜年着装,一般讲究穿新衣,且将头发收拾干净。有钱没钱,剃头过年。
从仪式上看,拜年的拜法通常有几种:
磕拜,跪拜磕头,晚辈给长辈,尤其是未成年人给辈分较高的长辈拜年时;
躬身作揖,作揖的姿势是先双手抱拳前举,男子用左手握右手,称为吉拜,否则为凶拜。拱手齐眉,上下加重摇动几下,一般是晚辈向长辈、下级向上级拜年所用;
抱拳拱手,左手抱右手,自然抱合,拱手,自然于胸前微微晃动,常用于平辈间拜年;
万福,古代妇女礼仪的一种,右手覆左手,半握拳,附于右侧腰间,上下微晃几下,双膝微微下蹲,口称万福;
鞠躬,多用在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也可用于平辈之间。
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主要分为:走亲戚、礼节性的拜访、感谢性的拜访、串门式的拜访。
有心拜年,寒食未迟。拜年活动要延续到正月十五。
6、给压岁钱
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7、放爆竹
三个时刻,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
二、元宵节
1、吃元宵
元宵节,道教称之为上元节。元宵节吃元宵,取团团如月的吉祥之意。
2、观灯
3、猜灯谜
4、送孩儿灯
在元宵节前,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
三、清明节
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一般在每年公历四月五日前后。清明节始于周代,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说法。
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寒食。
1、扫墓
祭扫的日期,各地不同。有的是在清明节前十天或后十天,有的前三后三,有的在清明前后逢单日举行,等等。
清明祭祀对象是去世的祖先和亲人,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死者的思念之情,重在表达孝思亲情,不同于另外两个*节。
祭祀的方法主要有:整修坟墓,挂烧纸钱;堂祭供奉祭品,举行仪式。
2、烧包袱
3、插柳
为了纪念教民稼墙的农事祖师神农氏。有的地方把柳插在屋檐下,“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
古人折柳相送,也比喻亲人离别去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生根发芽,这是一种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4、踏青
5、放风筝
把风筝放上蓝天后,剪短牵线,据说这样可以除病消灾。
四、端午节
1、赛龙舟
2、吃粽子
3、悬艾叶、菖蒲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艾与菖蒲,都能产生挥发性的芳香油,可以驱蚊虫、提神通窍。
4、饮雄*酒
端午节,把雄*倒入酒中饮用,并把雄*酒涂在小孩的耳、鼻、额头、手、足等处,还有一种方法是用雄*酒在小孩额头画王字,一借雄*以驱毒,二借猛虎以镇邪,希望孩子不受蛇虫的伤害。
五、中秋节
1、赏月
秋暮夕月,即拜祭月神。
2、吃月饼
3、各地不同的习俗
六、重阳节
1、登高
又名登高节,登高山、登高塔。
2、吃重阳糕
讲究的重阳糕要做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做两只小羊的样子,或在重阳糕上插一面小红纸旗。
3、赏菊并饮菊花酒
4、插茱萸和簪菊花
解除凶晦,以招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