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八是个好日子,因为“二十八,把面发”里面的发,寓意为发财的意思,那么在腊月二十四往后的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都有跟食品相关的民俗习惯,所以二十八也有,所谓“把面发”就是跟主食里的面食相关。
面食在全国各地都有各式各样的做法,而且“把面发”的实际民俗体现形式也有区别。作为沈阳人,我就主要分享北方地区的版本吧。
在北方地区,腊月二十八这一天会发面,说到这里,可能一些年轻人不太了解,在我小时候是没有酵母粉的,那个时候,特别是农村,没有超市或便利店什么的,都是拿着自己家种的麦子到村里边的磨房,把它磨成面粉。而且不是吃一顿磨一顿,一次差不多磨个两大面袋子,磨出来的面粉很香,但不会特别白。磨出来的面粉不发酵的话,是没法蒸馒头或包子等等的,因为是属于死面。
然后真到要做面食的时候,就需要找那种老面,土话叫“面引子”。它的作用就类似现在酵母的作用了,它是一个很神奇的东西,块头不大,也不重,基本都是裹在面粉里保存,掰开的时候里面就像蜂窝似的。掰开和在水里边上后进行和面,这时就会发生比较神奇的反应,和好面以后,就可以放在大铁盆里发酵了。
最后就是面发酵好了后,面就变得蓬蓬松松的,这样上屉蒸出来的馒头包子啥的,口感好,特别好吃。但是这个发酵的时间比较长,之所以叫“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意思就是想吃面食,需要当天发面,第二天才能用来蒸。而不是年轻人想的,二十八二十九做的是一件事,都是做面食,毕竟现在用酵母发面还是相当效率的。
那说完了以前的工艺,现在早都酵母了,二十八这天要做什么呢?按照传统习惯,以前在过年之前的日子要多干活,这样到过年的时候就可以好好的玩了,所以小年过后的每一天都需要备很多过年需要的吃的,二十八这天的话,我们就可以多做面食,这样既应了节,多多发财!也可以存放在冰箱里,过年的时候就不愁主食吃了。
最后祝大家多多发面,多多发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