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上海医联体以资源共享打通惠民医疗最后一公
TUhjnbcbe - 2023/1/29 3:42:00

编者按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自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医疗联合体建设和发展的指导意见》以来,我国医联体建设在各地全面推开,从“管治病”到“管健康”,医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路径日渐清晰。上海市作为医联体建设的先行先试者,近年来,已组建形成以区域医联体、专科医联体为主要形式的55个医联体,有效推动了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和资源下沉,基层服务能力明显改善,整体医疗服务效能得到优化。年6月,光明日报调研组前往上海市杨浦区、*浦区、徐汇区、闵行区等地,采访了多家三级、医院和区卫健委等,就上海市建设医联体的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

上海市崇明区60岁的张阿姨,医院查出患有乳腺癌,由家庭医生转医院——医院崇明分院,确诊后发现病情较为严重,又转至医院总院接受乳腺外科手术,术后回到崇明分院接受化疗,最后回社区接受家庭医生的随访与康复指导。住在远郊区,却不用再跑几十医院,张阿姨正是受益于医联体这种梯度就医、联动转诊的格局设计。

在上海,“小病在基层、医院、康复回基层”的合理就医秩序已逐步形成。年10月,原上海市卫生局会同有关委办局下发了《关于本市区域医疗联合体试点工作指导意见》,在全国率先推进医联体改革工作。截至年底,全市组建区域医联体55个,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参加了医联体建设,参加医联体建设的医院达83家,实现医联体网格化建设全覆盖。

1.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基层医疗服务能力

从医院医院,救治疑难危重病人多了,转外院病人少了,医院的手术复杂程度逐步提高,新技术开展活跃了……10年间,地处上医院在成为医院崇明分院后大变样,居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岛”成为了现实。这一切都源自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的结缘。

年1月,医院医院进行援建。年4月,在全国首创区域医联体模式。目前已经形成了由医院牵头,以医院崇明分院为核心单位,联合区内二级医疗机构以及18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

普外科开展首例腹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术、骨科开展首例膝关节镜手术、泌尿外科开展首例腹腔镜下肾脏切除术、成功施行国内首例经耳后入路免气内镜下甲状腺切除术……医联体建设以来,60余项新技术、新项目引入崇明,填补了岛内医疗技术空白。检验、影像、心电3个诊断中心已建成,岛上居民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做检查,医院的医技诊断服务,再也不用奔波一两个小时到市区看“专家门诊”。目前,崇明居民的岛内就诊率超过95%。

崇明岛医疗水平显著提升的背后,是一大批医院派遣专家的默默奉献和坚守。截至目前,医院共向医院崇明分院派遣专家45名,其中,学科带头人双向兼职14名,常驻专家31名,覆盖了22个学科专业。医院还在崇明分院启动“优秀青年医学人才培养计划”,普外科青年医生高铭成为年首批“优青”之一,过去几年间,高铭取得了硕士学位,成为普外科的副主任。如今,医院崇明分院普外科医生中硕士或博士占比近60%,这一数值在医院援崇前为零。

医院专家资源的下沉,明显带动了上海市医院、社区卫生中心医疗水平显著提升。“徐汇区—医院”医联体成立后,复旦大学附属医院有30余位国际、国内知名专家在医院开设教学查房、专家门诊、指导手术、授课讨论,中科院院士葛均波工作站揭牌,以姚礼庆教授担任主任的复旦大学附属医院医院内镜中心正式启动……专家“豪华阵容”上阵,激活了医院的活力,也为医院减压分流。医院崇明分院的普外科、骨科、肿瘤科、超声科先后成为上海市医学重点专科。“医院的‘专属’,医院学科建设能取得这样的成绩,特别不容易。”医院崇明分院执行院长费哲为说。

在医院一层大厅“双向转诊”服务台,调研组了解到,医院开设了“双向转诊”绿色通道,以“医院-闵行”医联体为基础,与闵行区北片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双向转诊通道,为签约居民提供社区上转优先预约、优先缴费、优先就诊、优先检查等便利。

一直以来,远郊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力量不足,老百姓对基层医疗机构的信任度不够,是分级诊疗工作推进困难的症结所在。上海市医院牵头引领作用,针对区域内疾病谱和重点疾病诊疗需求,通过科室共建、全专科联合门诊、带教示范等形式,加强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平台,带动区域整体医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同时,进一步提升优质资源对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支撑,各区通过远程会诊、远程心电诊断、远程影像诊断等服务,不断提升家庭医生服务能级。年度共向社区提供远程会诊服务33万人次。

《“健康中国”规划纲要》出台以来,“大健康”理念成为卫生和健康事业的重大创新。年1月起,“新华—崇明区域医联体”进入“2.0时代”,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

1
查看完整版本: 上海医联体以资源共享打通惠民医疗最后一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