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致敬中国医师谱写护佑人民健康新篇章
TUhjnbcbe - 2023/1/20 16:06:00

今年8月19日是第四个中国医师节,主题是“百年华诞同筑梦,医者担当践初心”。

大医精诚,仁心仁术。无论是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还是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同时间赛跑,与病魔较量,筑起护佑人民健康的钢铁长城,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新时代医疗卫生职业精神,谱写了护佑人民健康的新篇章。

敬佑生命守护人民健康


  “如果祖国有需要,我会再一次出发,用生命来守护人民的生命安全。”首都医科医院副院长童朝晖说。


  武汉、北京、哈尔滨、吉林、青岛、石家庄、通化……去年以来,童朝晖先后奔赴多个“抗疫战场”,连续抗疫余天,行程超过2万公里。他始终战斗在抗疫最前沿,成功救治了大量危重症患者。


  “守在患者身边”,是童朝晖的习惯。年1月18日,童朝晖作为中央指导组专家抵达武汉。面对肆虐的疫情,童朝晖一头扎进病房,快速摸清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情况,提出将重症患者救治作为重中之重的建议。


  童朝晖和其他重症专家一起制定了气管插管流程,对如何具体操作、如何做好防护等问题,一一作出解答。每到一个床位,他都会趴在患者面前,查看患者气管插管位置、气囊压力、呼吸机模式以及参数设置等,甚至连床单元的摆放等细节都不放过。“适宜的气囊压力摸上去的手感,比摸自己的鼻尖要软一些,比嘴唇摸着要硬一些。”他的这些临床经验,都是从一线得来的。


  年除夕之夜,广州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临危受命,奔赴抗疫前线。在前往武汉的高铁上,整个车厢只有他一个人。到达武汉之后,见到接站人员,他问的第一句话是:“患者在哪里?”


  张忠德从事中医呼吸疾病、急诊重症救治工作30多年,是一位经验丰富的临床专家。去年在武汉抗疫期间,他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连续奋战73天,交出了一份出色的“抗疫答卷”。


  今年以来,张忠德再次出征,参与了广东、江苏、云南等由德尔塔毒株引发疫情的救治指导工作。有一次,一位重症病人出现严重的胃肠道症状:腹部胀满、大便不通、胃肠潴留明显。专家组用中药为这名病人退烧、通腑,很快稳住病情。


  作为院感防控专家,医院感染控制中心名誉主任吴安华不惧风险,多次深入疫情防控一线。去年,吴安华前往武汉参加疫情防控,在72天的奋战中,他为支医疗队的近1.4万名医务人员做过感控培训。“作为感控人员,我们要有一种无私无畏的精神,要有一种乐于奉献的情怀。”他说。


  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张颖是一位大胆细心的“神探”。在天津市宝坻区百货大楼疫情防控中,张颖对病毒“传播链条”的精彩讲解走红网络。在流行病学调查中,她常常通过情景重现,精确描绘出病毒传播的“路线图”。


  “比如有一个阳医院,在医院里走了很多圈。医院大门开始,沿着他走过的路线验证他说的是否正确。几点去的,待了多长时间,跟谁接触过,中间经过哪些诊室,经过哪个楼道,旁边有什么样的情况,都必须落实到位。”张颖说。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有一位科学家连续作战多天,积劳成疾,不幸离世,年仅53岁。他叫赵振东,生前任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科研攻关组疫苗研发专班技术组组长、中国医学科学院病原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被誉为“新冠疫苗守护者”。


  为了加快实验进展,赵振东总是第一个到实验室,最后一个离开。赵振东团队的一项研究成果是构建新冠病毒复制子体系,为抗病毒药物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安全有效的工具。他还带领课题组开展了多项新冠疫苗研究,将生命的最后一点光亮献给了祖国的医学事业。

救死扶伤不负性命相托


  “对于每一个患者,医生都要做‘加法’,每一次手术都要让患者有所得。”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的肺腑之言。


  年,黑龙江佳木斯的一个年轻人因骑摩托车遭遇车祸,肋骨被撞断,按照以往的经验,患者侧膈神经、副神经和颈丛神经全部受到损伤,基本无法救治。但是,顾玉东没有放弃最后一线希望,他认真总结过去多例手术的经验,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或许可以将臂丛神经中的颈7神经借过来,使患者瘫痪的手臂重新恢复功能。


  于是,顾玉东向医学“禁区”发起挑战。经过10个小时的显微手术后,他兴奋得一夜未眠,第二天早上6医院。“等他清醒以后,我就叫他把手举起来,结果他真就举起来了。我心里的石头一下就落地了!”


  从世界第一例膈神经移植手术到首创“第二套供血系统”“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顾玉东怀着对患者的仁爱之心,不断攀登医学高峰,创造了许多奇迹。


  医院产科主任赵扬玉的门诊中,从全国各地转诊来的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合并症等高危孕妇占到八成以上。她常年保持24小时电话畅通,深夜接到急救电话随叫随到。


  年,赵扬玉收治了一名从外院转诊来的重型胎盘植入产妇,妊娠34周突发腹腔内出血,术后虽然母子平安,但因出血汹涌,最终子宫被切除。此事让赵扬玉开始思考,如何尽可能保全母婴双方。通过不懈的努力,赵扬玉团队率先在国内提出“胎盘植入凶险预测方法”,并创新止血九步手术法,提高了抢救的成功率。


  在湖北省*梅县孔垄镇邢圩村卫生室的墙壁上,挂满了村民送来的锦旗。因为这里有一位深受百姓喜爱的乡村医生——邢锦辉。


  邢锦辉年考入*梅县卫校,毕业后一直坚守在邢圩村卫生室,成为村民健康的“守门人”。有一年,孔垄镇孔西村来了一名盆腔炎患者,当得知患者家庭经济拮据时,邢锦辉决定为其减免费用。经过两个多月的精心治疗,终于为患者解除了病痛。


  “凭良心做人,按良心行医。”这是邢锦辉的座右铭。几十年来,她主动为丧偶患者、残疾人患者减免治疗费,对孤寡老人、贫困户一律免费治疗。她说:“健康所系,性命相托。作为医生,不但要有高超的医术,更要有为病人服务的崇高精神。”

甘于奉献扎根偏远地区


  “驻点台江县,帮扶黔东南,辐射贵州省。”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台江县,有一位来自浙江的医护人员,她让一家原来“医院”,变成了具有区域医院。


  她叫汪四花,浙江大医院主任护师。自医院担任院长,默默坚守了近5年时间。汪四花引进管理新理念,制定和改进了多项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并将当地医护人员送到浙江进修,医院的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


  “改变落后医疗条件,为佳县人民服务50年。”这是陕西医院儿科原主任路生梅的郑重承诺。推广新接生法、创办正规儿科、医院、落实儿童免疫……路生梅扎根*土高原,一待就是50多年,用一颗爱心守护着百姓健康。


  路生梅记得:有一次出诊,她徒步一个多小时来到一名待产妇女家中,进门时发现产妇已经生产,就坐在一个土袋子上。家人担心产妇休克,准备用一把黑乎乎的剪刀剪断脐带。这一幕让她格外痛心。“慢着!”路生梅冲过去夺下剪刀,一边向家属解释,一边拿出消毒器械,给孩子断脐、包裹。


  年,路生梅退休后,医院的高薪邀请,留在佳县,义务出诊。路生梅说:“自己说过的话,一定要用行动去兑现。”


  “这个事儿我得去!高原需要我,我就应该尽最大的努力。”年,中国医医院检验科副主任邱玲主动报名援藏,成为首批医疗人才“组团式”援藏专家的一员。


  进医院后,邱玲广泛调研了常见病种、患者情况及检验科的服务能力。经过3年多的努力,该院检验科成为符合国际标准的临床实验室。援藏期满后,她又5次返藏,为高原医疗事业贡献力量。


  自年起,我国医疗人才“组团式”援疆号角吹响。在援疆团队支援下,年12月,医院成立了眼科,为当地白内障患者带来了光明。患者艾比布拉患有严重的先天性白内障,几近失明。在援疆专家的帮助下,他先后在和田、天津完成多次手术,终于走出黑暗。


  在援受双方共同努力下,医院医疗服务能力、医院管理水平、人才梯队建设、科研教学能力等均有了显著提升,就医环境明显改善,患者满意度不断增强,新疆卫生健康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来源:人民日报

文:人民日报记者白剑峰杨彦帆

编辑:杨明昊

1
查看完整版本: 致敬中国医师谱写护佑人民健康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