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里挑一#
作者:孙方舟(儿科主治医师)
发热是儿科门急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作为儿科医生,经常能在夜晚值班时遇到抱着孩子来看病的家长,许多家长还会不住地说“孩子白天还好好的,只是低烧,怎么一到晚上体温就上来了呢?”
儿童发热的定义:
儿科临床,通常将儿童腋温(水银体温计或电子体温计测量腋下)大于37.3℃以上(儿科常以37.5℃为限,相对成人,尤其年幼儿童基础体温相对略高),持续24小时不下降,称为发热。根据发热的温度,还分为低热,中度发热,高热和超高热(如下图)。而引起儿童发热的主要病因,儿科最常见感染性疾病,包括病毒、细菌、支原体等病原的感染,可以引发的呼吸道炎症或消化道炎症,是常见导致发热的疾病,一些小婴儿,尤其是生后第一次发热,也可能存在幼儿急疹的情况。
为何宝宝爱在晚上发烧?
对于儿童夜间发热明显的现象,还没有明确的科学解释,目前猜测可能跟以下一些原因有关:
1、与儿童患病时的生理特点有关
孩子在白天时,活动频繁,此阶段人体分泌的相关激素多,免疫系统活跃,神经系统亢奋,机体各个器官系统都在有效运转,对于感染的病原,身体能够较为高效地抑制。
但到了晚上之后,机体处于休息期,大脑处于休息状态,神经系统休眠,进而身体各个器官机能都相对下降,白天被暂时抑制的感染反应被解除,病原开始大量复制,产生炎症,宝宝所以更容易发热。
2、与儿童饮水量有关
比较白天,儿童夜间睡眠过程中处于相对缺水状态,缺乏水分下人体更容易发热,也是可能的原因之一。
3、儿童的忽略性发烧
相对于成人,儿童对于发热承受力更强,尤其是高热。也就是说儿童白天发热,甚至38.5℃以上,很多时候也不影响玩耍和食欲。家长看孩子精神无恙,也没在意和测量体温。但是到了夜间,宝宝安静睡眠下,就很容易发现体温异常;还有很多孩子白天过多活动,生病发热下夜间会睡觉不安稳,出现哭闹烦躁的情况,也会引发家长注意,触及皮肤感觉发烫,测量后才知道孩子发热了。
宝宝出现这些情况,医院
白天“正常”,晚上发热只是儿童的一个患病特点,但并不说明晚上疾病就会变严重。一般发热的病程为3-5天,家长需要密切观察孩子(6个月以上)的状态,如果符合以下状态,说明发热的危险程度不高,可以继续观察:
但当孩子出现以下情况,医院就诊:
·孩子看起来精神很不好,神智异常:极度烦躁,嗜睡、精神萎靡,眼神呆滞;甚至出现抽搐(热性惊厥)。
·出现嘴唇、手指、脚趾发紫,颜面发青,身体皮肤发花,或出现紫斑。
·发热伴有持续头痛、腹痛,胸痛,喉咙痛、耳朵痛、或者发热时身上起疹子。
·孩子频繁呕吐不能进食,腹泻持续,尿量明显减少,哭时无泪,嘴唇发干,精神发蔫,婴儿囟门凹陷,医院诊治(提示脱水)。
·热退下孩子仍呼吸急促,或者呼吸不规则,鼻翼煽动,呻吟,心率增快,活动下降或不活动,极其疲乏劳累。
·发热同时患儿频繁咳嗽影响睡眠生活,或出现喘息症状,咳嗽咳痰带血,发热引起的呼吸困难,声嘶及说话困难,金属音样咳嗽(急性喉炎)。
·年龄组大的孩子诉头痛者,颈部僵硬,小婴儿前囟门鼓起(囟门凸出)。
·6个月以下婴儿出现发烧,不论孩子看起来状态是否良好,医院看诊。
·儿童体温大于38.0℃,超过3天不退,没有下降趋势,去医院治疗。
·发热体温超过40.0℃,医院。
·发热伴随有患儿全身不适,或其他令家属担心的症状时,以及家长不能判断病情程度,极度焦虑,则直接就医,让专业医生明确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