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观看更多故事
江华说,人生对于他而言,无非就是在不同的阶段做不同的事情,并且把每一个阶段的事情做到极致。
与之对应,做好一名血液肿瘤医生,就是他现在全身心在投入的事情。这中间,并非没有波折,但是时过境迁之后,回头去看,他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
当初,大学毕业之后,因为一时寻找不到人生的方向,江华选择了行*岗位,经历世事三年之后,他又毅然选择捡起医学这个专业,读研,读博,投身儿科,研究血液疾病与肿瘤,直至现在。
咆哮医生
33岁才做医生的江华,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有一个外号——“咆哮医生”。
江华自己都想不到的是,这个最初在上海工作时,上海的一名记者无意间给他取的外号,在他后来来到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之后,被延续了下来。
谈及这个外号,江华并不生气,甚至有些坦率地说明这背后的原因。
“主要因为我对病人很严厉,很凶嘛,说话有时候比较暴躁,某种意义上还带着强烈的责备。所以他们就都这样称呼我。”
凶、暴躁、责备,这些词,在传统的观念中,与医生这个身份都是难以挂钩的。但在江华这里,似乎构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因为一旦在了解他之后,就会明白,这个医生的暴躁与责备背后,是对病人深切的关心与担忧。
这是他直率的性格所致,也是他肩上的责任要求。
江华与同事讨论病例每天,作为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肿瘤血液科主任的江华,医院之后,忙碌的工作就开始了。
交班、病例讨论、看病人看孩子、教学查房......一项项有条不紊地开展,对于江华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习惯。
“就是觉得责任在身。”
当下的忙碌,并不能改变对于生活的规划,江华坦诚地说,如果以后退休了,他想尽情地玩,四处跑跑,看遍祖国的大好山川。
年,江华曾去到西北地区看到了兵马俑与烽火台,当时的他,震惊于古代文明之余,心中有了另一番感受:时光荏苒,世事变迁,有些东西不存在了,有些东西却留下了。那么一个人来这个世界走一遭,我们能给后世留下什么,留下什么样的文明?
“金钱与地位都是没有用的,能够留存下来的只有精神与思想。”
江华接受采访
每个人的人生目标与价值观念,或多或少都受到了经历的影响。
或许是幼年时从迷惘到奋发的蜕变,或许是成长过程中不间断的思索,江华对于自己个人价值的定义,后来变得很明确,也很简单:“尽我个人的力量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事情;尽我的能力为身边人带去能量和幸福,无论是家庭,还是朋友和同事。”
“江主任对病人对同事都非常热情,对待工作也非常认真,对待病人很用心,遇到问题会想办法帮他们解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血液科护士梁志敏这样评价江华。
欲破则立
就这样,在做了三年行*工作之后,江华开始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价值,考虑之后,他决定重新回去读研,成为一名医生。
而这个想法,对于当时一直很倚重江华的一个领导来说,无疑是不理解的。
“治病救人,感觉更有成就感。”——这是江华给出的回答。
“那你读研打算读什么专业?”
“儿科。儿科干的人少,我就干儿科。”
“打算研究哪个方向?”
“白血病。”
“这个可不容易。”
“目前白血病还没有攻克,就说明有研究的空间,我想试一试。”
查房时,江华与患儿聊天
于是,江华最终报考了新生儿专业,进校之前,他和老师表了态,他要自学白血病。
年,白血病在全国的治疗尚比较滞后,二十多年过来,江华看在眼里,这些年来白血病的发展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开始的白血病研究,肿瘤研究,到后面专注于移植,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二十多家儿童白血病的移植单位,都是由江华和团队带出来的。
在江华看来,白血病的发展,儿童白血病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点:第一,国内目前明白了规范化治疗的重要性,规范即严格制定一个属于中国自己的儿童白血病治疗方案,而不是简单借鉴国外的方案;第二,药物代谢基因组等等的研究,使得我国对各种药物个性化的使用,治疗的各种并发症的把控越来越好,治疗水平也有了逐步提高;第三,随着基因学、遗传学的进步,更多地认识到了遗传与预后的关联,促使改变治疗策略,开展多中心研究,既可以保证数量,又能保证彼此间的竞争,不断学习与发展。
“应该说,除了科研方面,其他方面我们基本上和国际没有什么差别。但是,目前为止,大家认为精准治疗是方向,第一靶向治疗,第二针对一些肿瘤细胞特异性,设计cart治疗,为此我们也发明很多新的技术,新的检测方式,但是我们血液肿瘤的治疗依旧遇见了瓶颈,好像取不到大的突破。”
江华与其他医生讨论患儿治疗方案
江华认为,这是医学界目前需要反思的地方。在他看来,精准治疗是一个方向,但是可能并不是很好的方式。
“现在我们对于白血病和肿瘤的治疗,无非是化疗、手术、放疗,这些手段起什么作用?杀死肿瘤细胞。为什么要杀死肿瘤细胞,这是我们要思考的问题。他们说因为各种层面遗传学的改变,导致这个细胞没有成熟,在各自的阶段没有成熟之前无限增殖,还有远处的转移浸润等等,导致肿瘤发生。但真的是这样吗?”
江华的观点是,有没有另外一种可能,体细胞的幼稚化,才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原因,而不是遗传学的改变,导致肿瘤的发生。
什么意思?在他看来,科学发展应该符合哲学,如果把人体比喻为社会,把每一个人比作人体的细胞,它们都有属于自己的生命周期和位置,那么我们就会发现,肿瘤像什么人,肿瘤有什么能力?就像社会上的强盗和土匪,肿瘤用杀的方式去搞定,也是不成熟的。
“所以我觉得环境才是最关键的问题。”
这也正是,江华对现代的医学体系保持怀疑的原因。在他看来,如果找不到更好的突破方法,就应该反思整个体系背后存在的问题,从而另辟蹊径。
江华查看患儿情况“对于肿瘤治疗,我们更多的时候是应该去诱导、去分化,现在的靶向药,是面向基因,拼命地盯着突变的基因,让他不表达,就好比一个长得丑,你想让他发财,给他整了容,这本身是不对的。所以换句话说,将来的治疗,应该是让正常的基因,该表达的表达,不该表达把它降下来,这才是可能有效治疗肿瘤的方式。”
对于过去的白血病治疗体系,这或许是一种颠覆,但欲破则立。
哲学思维
成为一名优秀的医者,必须具备什么样的特质?在江华这里,思维是先决条件。
一直以来,江华都很感谢自己的博士导师,当年,在他博士刚入门的时候,导师说过:“你们做我的学生,千万不要只学我的知识,而是要学习我的思维。”这句话,江华一直记在心上。
独立思考,不盲从。这些也是江华对身边的年轻医生,经常强调的一点。
“这和我以前的经历有关,我觉得看待任何事情,都需要全面地去看,要有辩证的思维。”
一直以来,因为感染触发的死亡,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肿瘤血液科都保持着很低的几率。原因在于,江华找到了不以诱导细胞凋亡为作用机制的免疫制剂的临床使用方法,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