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抗过敏药物在6种儿童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细
TUhjnbcbe - 2022/4/7 14:47:00
白癜风症状 http://www.sjqbdf.com/

抗过敏性药物通常指抗组胺H1受体药物,可分为第一代和第二代。

第一代代表药物如扑尔敏、苯海拉明、赛庚啶、羟嗪等。由于其易透过血脑屏障,具有镇静作用,与组胺H1受体结合缺乏选择性,不良反应较多。

第二代抗组胺H1受体药又称为非镇静抗组胺药,代表药物有氯雷他定、地氯雷他定、西替利嗪、非索非那定、依巴斯汀等。该类药具有H1受体选择性高、无镇静及抗胆碱作用、中枢神经系统不良反应少等特点。

抗组胺H1受体药物在治疗儿童过敏性疾病、缓解临床症状方面效果确切,且安全性较好。但在临床应用中仍然应注意诸多细节问题:如适应证的选择、治疗方案的制定,尤其是疗程的确定等等。

过敏性鼻炎(AR)

我国儿童AR的发病率为7.83%~20.42%,且逐年增高。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是AR临床指南的推荐一线用药。第二代抗组胺药的低脂溶性降低了其血脑屏障的穿透性,减弱了对中枢系统的抑制作用。同时具有起效快、作用持续时间长等优点,能有效地改善鼻痒、喷嚏和流涕等AR的症状,对合并眼部症状也有效,但对鼻塞症状改善有限。

氯雷他定糖浆的疗效优于赛庚啶盐酸溶液。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物一般每日只需用1次,疗程不少于2周。花粉症患者,推荐在致敏花粉播散前进行预防性治疗。

儿童用药需要特别注意剂量以及剂型。5岁以下儿童推荐使用糖浆或者颗粒剂型。

目前,临床上儿童AR常用的口服二代抗组胺药物为氯雷他定及西替利嗪。12岁以上或体重≥30kg的AR患儿可服用氯雷他定片,每日1次,1次1片(10mg)。体重<30kg的患儿每日1次,1次半片(5mg)或5mL糖浆。西替利嗪可用于年龄低至1~2岁的婴幼儿,可每日2次,早晚各口服0.25mL(约5滴)。

鼻用抗组胺药的效果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相当,在鼻塞症状的缓解上可能优于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第二代口服抗组胺药不能有效控制的患儿,鼻用抗组胺药可能有效。

鼻用抗组胺药在用药后15~30min即起效,相比口服抗组胺药能更快起效。鼻用抗组胺药的快速、高效的优势可能与局部给药可以在病变部位获得更高的药物浓度,更快和更直接地作用于病变局部的靶细胞有关。

临床上鼻用抗组胺药主要包括氮卓斯汀、左卡巴斯汀和奥洛他定等,因其局部作用强,可按需使用。盐酸左卡巴斯汀常规每日2次,每侧鼻孔2喷。症状重或年龄较大的患儿可加至每次3~4喷。大于6岁的患儿建议使用盐酸氮卓斯汀,早晚各1次,每次每侧1喷(相当于每日0.56mg)。一般鼻用抗组胺药物的使用疗程为2周左右。

特应性皮炎(AD)

AD是慢性、复发性、高度瘙痒性皮肤病,常于婴幼儿发病。我国学龄前儿童的患病率为2.78%~8.3%,城市显著高于农村。

由于AD发病中涉及的炎症介质较多,组胺只是其中一部分,因此抗组胺药物对发病中存在荨麻疹症状或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疗效较好,而对重度AD患儿的瘙痒症状疗效欠佳。

氯雷他定、西替利嗪或非索非那定缓解瘙痒的使用不超过1周,非索非那定60mg和盐酸奥洛他定(5mg,每天2次)有一定的缓解瘙痒的作用,而2~4倍剂量的西替利嗪缓解瘙痒主要还是由于其镇静作用。

借助第一代抗组胺药物的镇静嗜睡作用,短期间断性使用对AD急性发作时搔抓加重具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通常而言,抗组胺药是安全的,可以长期使用。推荐第一代抗组胺药短期间断性用于因瘙痒、搔抓而睡眠缺失的患儿;第二代抗组胺药用于伴发荨麻疹或其他特应性症状(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的患儿。不推荐2种或2种以上抗组胺药联合使用。

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异质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

抗组胺药物不是儿童哮喘的一线用药,但抗组胺药物不但可以提高支气管收缩的阈值,还具有轻度的舒张支气管的作用,这些效应均为剂量依赖性的。

抗组胺药物对严重持续哮喘并无明显疗效,对中度持续哮喘的效果常需要将抗组胺药物的剂量提高至2~3倍,因此在获得疗效的同时须

1
查看完整版本: 抗过敏药物在6种儿童过敏性疾病治疗中的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