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庆隆洪建国许*敏
临床儿科杂志 第35卷第2期,年2月
《儿童呼吸在线》主编申昆玲
普通感冒和变应性鼻炎(allergicrhinitis,AR)均是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多数儿童每年可发生3~8次普通感冒,10%~15%的儿童可多达12次。我国儿童AR的患病率约为7.83%~20.42%。普通感冒大多是由病毒感染所致的急性鼻部和咽部炎症,而AR是由过敏原刺激引发的鼻部疾病,这两种疾病常表现有相似的鼻部症状,包括流涕、鼻塞及喷嚏等,且44%~87%的鼻炎患儿可能是混合型鼻炎。与此同时,普通感冒可加重AR的症状或诱发AR急性发作,而特应性体质儿童又易患普通感冒,故这两种疾病常易被混淆。此外,由于儿童AR的临床表现不同于成人,如伴发咳嗽症状的比例较高(学龄前儿童为69.8%,学龄儿童为38.1%)等,这也增加了儿童普通感冒和AR的识别难度。临床医师对普通感冒的认知程度存在一定差距,有重复用药、不恰当联合用药、滥用抗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等情况。
由于儿童体质的特殊性,普通感冒和AR治疗不及时均会导致鼻窦炎、中耳炎、支气管炎等并发症,因此对于儿童普通感冒和AR的早期识别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共识参考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借鉴“循证医学”的证据文本,根据国内资深儿童呼吸科和儿童耳鼻喉科专家的临床实践经验撰写而成。共识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旨在帮助各级医疗机构儿科医师正确而简便地鉴别诊断普通感冒和AR,以及在未明确诊断时规范有效地对症治疗。
1.病因和发病机制
从发病机制上看,儿童普通感冒和AR两者皆是外在刺激(病毒、变应原等)引起的免疫细胞参与的鼻黏膜局部和全身的炎症反应,参与的主要炎症介质都包括组胺、激肽以及白三烯等。
1.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即急性感染性鼻炎和咽炎,是上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类型,以病毒感染多见,其中以鼻病毒最常见(30%~50%),其次为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等,亦可合并细菌感染。当病毒到达鼻、咽部时,与上皮细胞结合,并在上皮细胞及局部淋巴组织中复制,引起激肽、组胺、白三烯等炎性介质释放,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使血浆渗出,腺体分泌增加。特应性体质儿童易患普通感冒。
1.2变应性鼻炎
AR是机体接触变应原后由IgE介导的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当致敏的鼻黏膜再次接触相同变应原后,变应原与IgE结合活化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引起组胺、白三烯、激肽等炎性介质释放,刺激鼻黏膜的感觉神经末梢和血管,产生清水样涕、鼻痒、打喷嚏等症状,该过程为速发相反应。以上炎性介质还可诱导黏附分子、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表达和分泌,导致白三烯、前列腺素、血小板活化因子等进一步释放,使鼻黏膜的炎性反应加重,出现明显组织水肿导致鼻塞,该过程为迟发相反应。AR的发病与遗传和环境的相互作用有关,近二十年来,我国AR发病率显著上升。
2.临床表现
2.1普通感冒
普通感冒常发生在季节交替之际和冬春季,起病较急,早期主要表现为鼻、咽部卡他症状,可有喷嚏、鼻塞、流清水样鼻涕、咽痛等症状,始于感染后10~12小时,2~3天达到高峰,之后逐渐减轻,持续时间7~10天,部分患儿可持续到3周甚至更长。年长儿可能主诉咽痒、咽痛和咽部烧灼感,全身症状轻。发热不明显或仅有低热。婴幼儿往往鼻、咽部卡他症状不显著而全身症状较重,可骤然起病,呈突发高热、食欲减退,随后出现打喷嚏、流涕、咳嗽等。体格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清水样分泌物,咽部轻度充血,胸部检查多无异常。
2.2变应性鼻炎
AR主要有清水样涕、鼻痒、鼻塞、喷嚏等症状,可伴有眼痒、结膜充血等眼部症状。部分患儿可有“变应性敬礼”动作,即为减轻鼻痒或改善鼻腔通气而用手掌或手指向上揉鼻。体格检查常见鼻腔黏膜苍白、水肿,清水样鼻涕。部分患儿可出现:①变应性黑眼圈,由于下眼睑肿胀而出现的下睑暗影;②变应性皱褶,由于经常向上揉搓鼻尖,鼻部皮肤出现横行皱纹。伴有哮喘、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患儿有相应的肺部、皮肤体征。
AR根据症状持续时间分为间歇性和持续性两类:间歇性症状表现4天/周,或连续4周;反之为持续性。根据症状严重程度,可分为轻度AR和中重度AR:轻度不影响睡眠、日常活动及学习,没有令人烦恼的症状;如有一项以上的影响,则为中重度。轻度、间歇性AR与普通感冒的临床表现相似,较难区分。季节性AR的症状发作呈季节性,不同地区的季节性变应原暴露时间受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
编辑首都医科医院
呼吸科秦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