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诊断”的科学
医生如何询问病人,了解病情,进行诊断?
医生如何判断病人该做哪些检查项目?
什么样的检查结果,提示着人已经生病了?
这些学问,《诊断学》都能告诉你
贵州医科大学《诊断学》的培养目标是培育理实俱佳、思维分析能力强、具备“爱伤观念”的一线临床医生。作为贵州医科大学的校级一流课程,《诊断学》是针对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大三学生开设的一门核心课程,由贵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李伟教授担任课程总负责人。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健康体魄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诊断学》有内容多、难度高的特点,为了掌握更精准的诊断知识与技术,同学们往往在中午、晚上、周末的时候来实验室“占座”,熄灯时间学生离开实验室,还意犹未尽。
?相比一些纯医学理论的学习,《诊断学》包含大量的实践操作练习,需要同学们在“理论-实践-理论”的过程,系统学习知识,培养技艺,为成为医生打下坚实基础。
学过《诊断学》的同学都常说,这门课很有趣。而这种评价的背后,是老师们精益求精的教学追求。
No.1?桥梁课程
?从理论到实践
“干货满满”“太实用了”“收获多多”是学习《诊断学》的同学说的最多的话。
“学生就像打了鸡血似的,不知疲倦,上课的时候斗志昂扬”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想法。
?“就像是一座桥梁,帮助学生从基础医学过渡过临床医学”,李伟谈到。《诊断学》这是一门跨越基础和临床的重要桥梁课,是学习临床基本技能第一步,为今后《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等临床专业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也对后期的临床学习至关重要。
上下滑动,查看相关图片
“它确实很难”李伟称,诊断学不仅涉及症状学、体格检查、实验室诊断,既要记忆,又要理解,还要操作。“往往学习一项内容,就要记很多笔记,此外,还需要同学们用临床思维把知识点与操作方法融会贯通!”。这对学生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实践操作能力、整体分析能力、随机应变能力还有情商都是锻炼和考验。
上过这门课的*涛同学谈到,一开始拿到《诊断学》这本书,感觉太厚了太难了,通过老师采取传统理论教学与现代智慧化教学结合的方式,趣味性教学,他学到了很多实用的知识,也能解决很多实际问题,这让他有很大的成就感。这门课挑战性十足,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检体诊断、实验诊断,还要掌握辅助检查、病历书写,以及临床常用诊断技术、临床思维等,这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No.2?基于传统
?引入新的教学方式
为了能让同学们打好基础,全身心投入课程,老师们对这门课程的打造亦是精益求精。
如何讲好这门知识细碎繁多的《诊断学》,让同学能够深入浅出、聚零为整?是摆在老师面前的问题。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采用单纯老师讲授的方式,也称为“满堂灌”,老师单方面教授,学生被动接受,这也是目前医科院校采用最主要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具有知识体系完整、系统性强的优点,但讲授趣味性不高,学生机械记忆,缺乏活学活用的过程。
而目前教育界流行的教学方法,如PLB、CBL,具有情景化教学、早期接触临床的优点,但这些教学方法对刚学习《诊断学》的初学生有一定难度。
?能不能取长补短,取其精华呢?结合传统与创新,贵州医科大学《诊断学》的教师团队创造了一套独特实用的教学方法。
具体说来,诊断学课程包含症状学、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临床思维、诊断技术等内容。在理论学习中采取传统老师讲授的方式,保证学生获得知识的完整性和系统性。比如症状学、辅助检查的理论知识部分就采用这样的方式,让学生有一个全局观,更系统的掌握知识。课前和课中、课后通过雨课堂(一种网络教学平台)发布测试,老师根据测试情况了解学生的问题所在,以学生的问题为导向来调整教学重难点。
在操作阶段,采用PBL、CBL、标准化病人这些情景化强的教学方法,发明区域性激光笔指示教学方法、同伴互助法、平行对错指示法等一系列趣味性强,着重解决重、点难的教学方法,寓教于乐。比如在体格检查的教学中,同学们虽然听了老师的讲解也看了老师的示教,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还是会犯错,那么我们采用平行对错指示法教学,让学生之间互相操作,互相纠错,老师让做错的同学演示错误的做法,其它同学点评,这样加深印象,做错的同学也记忆深刻。
“一名优秀的医生,不仅仅是医术高超,还要有医德,有人文关怀”,李伟表示,教学的最高要求是育人,是要教会自己的学生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