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部门、各领域推进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和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显然是“联合命题”。
当前,医院绩效考核已从机构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其重要性日益凸显。但绩效考核是“单科考试”,主要由国家医院管理设计指标体系,但实际上,医院绩效考核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考核也是多角度、多范围的“联合命题”。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真正的“国考”尚未到来。
这是12月26日上午,医院绩效大会主论坛上,相关专家做的分析。
高质量发展、绩效“国考”、DRG支付、全球医疗安全挑战……年关将至,这场在椰城海口举行的大会汇聚了当下医疗领域的诸多热点话题。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监察专员郭燕红、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刘庭芳、国家卫生健康委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医院院长李为民、医院*委书记金昌晓、南京大医院原院长韩光曙、中国科学医院(医院)*委书记刘同柱等专家和管理者,从绩效“国考”出发,延伸出了对医院改革与发展的多维度思考。
本论坛由诺和诺德(中国)制药有限公司独家支持,医院协会副会长、医院协会名誉会长白志勤和南京大医院原院长韩光曙共同主持。
医院协会副会长
医院协会名誉会长白志勤
郭燕红: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
国家卫生健康委医*医管局
监察专员郭燕红
郭燕红围绕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做了全面分析和展望。她介绍,近年来,国家重点从4个方面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包括优化资源布局、加强质量管理、推动专科建设、营造文化氛围。
优化资源布局方面,一是增加优质医疗资源总量。如通过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布局国家医学高峰和省级医疗高地。同时,过去10年国家总计投入75亿元,支持余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带动了省域和县域内临床专科发水平;二是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通过健康扶贫、组团式援疆援藏、对口支援加大中西部地区和县域内医疗资源的科学、合理布局。此外,通过医联体建设、县医院能力建设、互联网医疗等进一步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向中西部地区和基层下沉、倾斜。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方面,国家进一健全医疗质量与控制体系,包括组织体系、诊疗规范体系、质控指标体系、动态监测及预警和评估体系、监管体系、医院评审体系等。
推动专科建设方面,按照抓重点、强弱项、补短板的思路,围绕严重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的心血管疾病、肿瘤、脑血管病等多发病、常见病加强建设;同时加强儿科、产科、麻醉、病理、精神等薄弱专科和平台专科建设;根据防范化解重大公共卫生风险的需要,加强感染性疾病、呼吸、重症等相关专科的建设。
加强文化建设方面,一方面以人民群众的健康为核心,弘扬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另一方面以一线医务人员为中心,更好地关心和爱护一线医务人员,营造尊医重卫的氛围。
郭燕红还介绍了推进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近年来,全国医疗机构服务量持续上升、执业(助理)医师数和注册护士数不断提升、医院平均住院日持续下降、医疗技术能力不断提升、临床用药水平持续提升。
存在的问题包括医疗服务供给不平衡不充分、医疗新业态新技术发展对监管和医疗机构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挑战、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变化对医疗行业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医疗管理能力滞后等。
郭燕红指出,下一步将推动优质资源扩容,解决不充分问题;推进优质资源均衡布局,解决不平衡问题。包括研究制定和实施十四五临床重点专科规划,继续做好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进一步加强中西医院能力建设。
还要进一步推动医疗机构实现“三个转变,三个提高”;坚持底线思维,做好医院感染控制;坚持提升管理,包括机构管理、人员管理、质量管理、技术管理和行风建设。
刘庭芳:医疗安全观念亟待转变
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
院长高级顾问刘庭芳
“医疗安全是医疗质量的基石,医疗不安全则是管理水平低下的一个重要特征。”刘庭芳从医疗安全的理念创新、内涵及全球性医疗安全警讯、战略路径和三维工具合成化应用方面介绍了当前全球医疗安全的挑战及成因。
他呼吁,当前医疗质量要从传统“三点”论向“三安”观转变,即从医疗质量是核心、生命线、永恒主题的“三点”向人安、物安、环安的“三安”转变。
刘庭芳指出,患者在医疗过程中凡是由于医疗系统的低能状态或医疗过失等原因,给患者造成允许范围之外的生理、机体结构或功能上的障碍、缺陷或死亡,均属医疗不安全。影响患者安全的因素包括非医源性、医疗技术、药源性、卫生学因素、仪器设备、信息系统等。他特别强调了仪器设备和信息系统的重要性,忽视这些因素将为患者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日益复杂的医疗安全,传统的管理经验和评价体系已经无能为力,必须要用现代工具和方法进行管理。刘庭芳表示,当前质量管理工具已远远不止品管圈和PDCA,更多利用多维现代管理工具解决困境是根本出路。
付强:真正的国考尚未到来
国家卫生健康委
卫生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付强
当前,医院绩效考核已从机构层面上升到国家层面,其重要性日益凸显。在付强看来,当前的绩效考核是“单科考试”,主要是由国医院管理情况设计指标体系,但实际上,医院绩效考核主体应该是多元的,考核也是多角度、多范围的。如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后,国家发改委就牵头发布了《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方案》,针对医院公共卫生能力提升提出了要求;人社部近期发布的《关于深化卫生专业技术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破除唯论文、唯学历、唯奖项、唯“帽子”等倾向,这其实是对卫生技术人员工作提出考核;今年以来,国家医保局也密集出台了多个和医院绩效考核密切相关的文件。
各部门、各领域推进医院内部运营管理和绩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显然是“联合命题”。
付强表示,绩效考核下一步的发展方向和医院发展方向相一致——迈向高质量。医院练好内功,目前学科发展呈新变化新特点,包括延展化,学科边界越来越模糊,需要处理好相互之间的关系;微创化,当前微创技术已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得到体现和应用;精准化,基于大数据、基因技术等,诊断和治疗日益精准,这可以使资源投放更加精准,效率更加明显;杂交化,很多学科发展会借助或联合其他学科发展,如杂交手术室;日间化,原来必须要住院完成的诊疗、手术,当前在日间就可以完成,医院运营管理带来积极的变化。
此外,付强还就基于多主体多重目标均衡的价值医疗做了分析。
韩光曙:均衡发展是成功的保障
南京大医院
原院长韩光曙
几位专家的理论和*策分析之后,韩光医院面对“国考”的实践。年度“国考”中,医院排名全国第十,取得如此成绩的关键是什么?
韩光曙认为,医院首要的战略是明确医院的功能定位。近年来医院医院急难危重救治能力,在重点学科、队伍、核心技术方面不断发力,同时鼓励三四级手术开展、加强重症医学科建设。年度“国考”中,医院CMI值排在全国第8位。
规范引领、质量为先也是医院追求的目标。韩光曙表示,影响医疗质量的头号大敌是行为的不规范,包括欠用、过用、误用。因此,医院通过系列举措引导医务人员规范开展医疗服务。如医院规范MDT、临床路径、日间病房,强化主诊医师负责制下的分工协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