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点总结
临床上,将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及a一羟丁酸脱氢酶(a-HBDH)和肌酸激酶(CK)及同工酶(CKMB),合称为心肌酶谱,在心肌炎,心肌损伤或者坏死后这些酶有不同程度的增高。
其中CK-MB,LDH1特异性最高。
目前心肌酶谱正常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
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医院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
一
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测定及意义
乳酸脱氢酶是体内能量代谢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酶。存在于所有组织中,以肝、肾、心肌、骨骼肌、胰腺和肺中为最多。测定此酶常用于对心梗、肝病和某些恶性肿瘤的辅助诊断。正常人血清中LDH同工酶有如下的规律:LDH2LDH1LDH3LDH4LDH5。
如有心肌酶释放入血则LDH1>LDH2,此指标可以观察诊断心肌疾病。
临床意义:
①比AST、CK持续时间长,因此可作为心肌梗塞后期的辅助诊断指标。
②肝脏疾病LDH往往也升高。
③血液病:如白血病、贫血、恶性淋巴瘤等,LDH升高。
④骨骼肌损伤、进行性肌萎缩、肺梗塞等。
⑤正常新生儿LDH水平很高,12岁后趋于恒定。
二
血清肌酸激酶(CK)同工酶测定及意义
CK广泛存在于各种组织中,与三磷酸腺苷(ATP)的再生有关,此酶的功能是催化形成磷酸肌酸。
CK测定应用于肌肉疾病诊断:a)性连锁遗传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疾病b)多发性肌炎,肌肉损伤c)术后,酒精中毒,脑血管疾病d)运动后,CK升高。
如果U/L提示伴有骨骼肌疾病。
符合以下条件者属无症状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偶然发现血清肌酸激酶升高;
至少3个月持续性高肌酸激酶血症;
无症状或仅在就诊时发现轻微和非特异性症状(偶然出现轻度肌肉痛);
无神经肌肉病家族史;
缺乏与高肌酸激酶血症相关的神经肌肉病临床表现
无心脏疾病(CK-MB及心电图正常);
无其他高肌酸激酶血症的原因(恶性肿瘤、全身代谢性疾病、感染、恶性高热、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血液病、妊娠、药物等)。
CK由CK-BB,CK-MM,CK-MB三种同工酶组成。CK-BB主要存在于脑、前列腺等器官,CK-MM主要存在于骨骼和心肌,CK-MB则主要存在于心肌。
正常人血液中大部分是CK-MM,少量CK-MB,而CK-BB极少。
CK-MB/总CK小于5%,在6%~25%之间。
临床意义
①轻度或中度脑损伤病人的血清CK-BB明显高于对照值,血清CK-BB的高低与脑损伤范围的大小及死亡率的高低相一致。
②血清CK-MB最重要意义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塞。
必须注意,无论是CK-MB的绝对活性或占总活性百分率的界限值,均不适用于14岁以下的儿童,因为婴幼儿和儿童的CK-MB均高于成人。
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病人血清CK-MB亦升高。
③骨骼肌几乎只含CK-MM,CK-MM是健康成人血清CK的主要成份。
肌肉创伤、感染、惊厥、癫痫,特别是破伤风病人血清CK-MM高于常人。
缺氧、进行性肌营养不良,肺梗塞,甲状腺机能低下,脑血管疾病,巴比妥或其它外源性毒物中毒,亦会引起血清CK-MM升高。
三
血清谷丙转氨酶(ALT)测定及意义
谷丙转氨酶存在于各种细胞中,尤以肝细胞为最。因此它是诊断病毒性肝炎、中毒性肝炎的重要指标。
临床意义
(1)血清ALT活性增高
①肝胆疾病:传染性肝炎、肝癌、中毒性肝炎、脂肪肝和胆管炎等。
②心血管系统疾病:心肌梗死、心肌炎、心力衰竭时肝淤血和脑出血等。
③药物和毒物:氯丙嗪、异烟肼、水扬酸制剂及乙醇、铅、汞等引起ALT活性增高。
(2)ALT活性降低:磷酸吡哆醛缺乏症。
四
谷草转氨酶(GOT、AST、SGOT)测定及意义
谷草转氨酶在心肌细胞中含量最高,临床一般常作为心肌梗塞和心肌炎的辅助检查,但肝脏损害时其血清浓度也可升高,当谷丙转氨酶(ALT)明显升高,谷丙/谷草比值1时,就提示有肝实质的损害。
五
α羟丁酸脱氢酶
血清α羟丁酸脱氢酶(a-HBDH)不是一种独立的特异酶,而是含有H亚基的LD-1和LD-2的总称。由肝细胞线粒体合成,其在体内分布较广,其体内的含量依次为肾、胰、肝、脾。
折叠婴幼儿心肌酶心肌酶谱正常参考值多为成人标准,而小儿的正常参考值要高于成人,所以不要认为孩子心肌酶谱值增高就认为是患了心肌炎,由于影响心肌酶谱的因素较多,采用测定心肌肌钙蛋白来辅助诊断心肌炎,绝大多数儿童的心肌酶谱是正常参考值的2-3倍。所以我们对心肌酶的了解越多也就越容易解决心肌问题。避免误诊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