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二孩*策落地、人口持续导入,申城迎来一波生育小高峰,相应地,儿科就诊持续维持高位,季节性的儿科看病难屡屡上演。破解难题,除了进一步加大投入、增加资源供给,打造合理的儿科诊疗秩序,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发挥定位优势、提供特色服务,也是题中之义。
近日,市卫计委传出消息:年内各级医疗机构将进一步挖潜扩能、扩大儿科服务供给,实现全市新增儿科床位张。年底前,医院全部恢复儿科门诊服务。医院承担儿童常见病、多发病诊治,目前面临哪些困境?学科发展壮大还需哪些支持?
现实情况是年年人手招不齐
医院自年便开设儿科,近20年来坚持提供服务,方便周遭患儿及家属,儿科年均门急诊量约为9万人次,高峰时可达12万至13万人次,还配备20张留院观察床位。儿科副主任陈辉却向记者吐苦水,“医院很支持儿科建设,一直想开出儿科床位,进一步满足患儿需求,但最大的问题是缺人手。”
陈辉直言,年至今离职的儿科医生约10人,有的跳槽去了药企、医院、有的家庭兼顾不过来干脆“裸辞”。目前坚守的8名医生年龄偏大,为满足临床需求,返聘了退休儿科医生坐诊。“今年我们拟再招2人,但启示张贴至今乏人问津,曾有一个有意向来的,医院了。”
类似情况,几乎成为申城医院儿科发展的共同难题。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医院儿科承担相当繁重的临床任务,13位儿科医生既要负责24小时急诊,还要管理儿童专科门诊、对接新生儿科。儿科主任刘丽晓说,应对年均15万至17万的门急诊总量、外加55张病床,现有医务人员工作堪称超负荷。即便是半百之年的资深医生,也须“三班倒”,方能完成临床任务。“如果按照合理配置,医院儿科人手应增加一倍;但现实情况是年年人手招不齐。”
二级儿科夜间急诊乏人问津
目前,申城提供儿科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共家,其中16医院、52家二级医疗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儿童保健和预防接种服务,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供儿科常见病治疗。未提供儿科服务的二级医疗机构,大多集中在专科医疗机构内,医院等。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