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儿科重症医学(PICU)在诸多领域有了更深化的发展,新的诊疗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应用,多个指南/共识颁布,以适应PICU临床治疗需求。本医院重症医学一科主任徐梅先教授就PICU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学术观点分享。
徐梅先
问:请您介绍一下我国儿科重症诊疗的发展情况。在国际上处于什么地位?
徐梅先教授:我国重症医学起步较晚,经过前辈们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独立学科。年,国家标准化委员会正式批准重症医学为临床医学二级学科,随后,原卫生部将重症医学定位为我国医疗机构的一级诊疗科目,并颁布了《重症医学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从此中国重症医学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发展速度可以用迅猛来形容,儿科重症医学的发展紧跟重症医学的步伐,逐渐从综合儿科独立出来。医院更是有独立设置、装备完善的儿科重症医学科,除硬件方面外,诊断手段、治疗措施、科研及教学能力也有突飞猛进的发展。
发达国家重症医学的历史要比我们国家早,但是近年来国内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诊断手段还是抢救设施,和国外没有什么差别。现在网络信息很发达,国际学术交流也很普遍,因此危重症的救治水平并没有大的差距。我个人认为,我们病源比较多,临床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问:目前儿科重症最常见,发病率最高的疾病是什么?具体的诊疗和救治手段都有哪些?
徐梅先教授:儿科最常见的疾病还是感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在儿科重症医学科感染性疾病也是最常见的、发病率最高的一类疾病。呼吸系统、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还有脓毒症、脓毒性休克都是儿科重症医学科最常见的疾病。其次是儿童意外伤害,而且有逐年增多的趋势。
诊疗手段方面,常规检查是基础,例如一个发烧的患儿,轻症者常规会进行血常规、crp、pct检查,重症患儿还要做病原学方面的检查。还要根据病史、症状、体征,决定是否做影像学检查,诊断性穿刺,比如胸腔穿刺、腰椎穿刺、骨髓穿刺、腹腔穿刺、心包穿刺等。
问:儿科重症在实施救治时与成人危重患者有何异同?在实际当中存在哪些问题?
徐梅先教授:无论是成人还是孩子,危重病人的严重程度是一样的,无论是哪个系统疾病,危重状态都是危及生命的,都需要积极有效的、综合的救治措施,才有可能挽救生命。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跟成人的疾病谱有所不同,儿科常见一些先天性疾病,比如先天结构畸形、遗传代谢性疾病等,在成人很少见。成人群体中心血管疾病、实体肿瘤性疾病比较多,儿科感染性疾病更多一些,对于危重病人的救治,在早期的治疗手段、生命支持方面,儿童和成人也是一样的,只是一些参数有所不同。
问:目前儿童的插管与穿刺技术在我国的发展情况怎样?在基层医生当中的普及程度如何?
徐梅先教授:气管插管,对一般科室的医生,并不是一个基本技能,但是对于ICU医生来说,气管插管是最基本的技能。此项操作并不难,也不复杂,确实是拯救生命最关键的一步。一般ICU医生,工作2、3个月就能很熟练掌握这项操作技术。穿刺技术有腰椎穿刺、胸腔穿刺、骨髓穿刺,不管是基层医生,医院的医生,都是应该掌握的基本技能。
问:请您就多年的工作经验,为基层医生个人成长提出相关期望或建议?
徐梅先教授:我已经工作三十一年了,积累了一些临床经验,同时也在思考如何培养年轻医生成长的问题。正确的临床思维可能是我们最应该传授给年轻医生的。一个医生的培养一定是经过五年本科的理论学习,毕业以后还会有毕业后教育,比如规范化培训、进修学习等等。在这个过程中,年轻医生会逐步把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的病人结合起来,成为一个真正的临床医生,同时理论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医学发展是很快的,理论的更新,观念改变都是日新月异的。医生这个行业,一定是一个活到老学到老的行业,不学习就等于退步。随着年龄的增长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愈发觉得基本理论与基本技能的重要性。一个医生经过3-5年的临床培养,从接诊、询问病史、体格检查、诊断、治疗到出院后的随访,可能都没有问题。临床经验不断丰富,如果没有不断地学习,理论水平可能就会欠缺,尤其基层医生,更注重的是“看好病就行”,疏忽了理论的学习,尤其是发病机制的学习,如果能结合实际病人再回过头来复习一下发病机制,也许会对以往的治疗措施有所调整,或许更合理,病人会更受益。这样对医生整体水平的提高是非常重要的,这是我自己的一个亲身体验。我在查房的时候经常会引导年轻医生,怎样从现象去寻找本质,也就是说要根据临床表现去寻找发病机制,只有清楚了发病机制,才能够实现精准诊断、精准治疗。所以我对基层医生、年轻医生一直有这样的建议。我们科也总有规培医生、进修的医生、转岗的医生,我经常会跟他们讲,除了管病人以外,还要结合病人情况去翻过头来看书,查相关的文献,这样才能真正学会这个病,或者说才能真正会看这个病。
编辑:高冀
排版:高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