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工作就是我的爱好”
早上7:45,潘小萍主任医师已经到达了诊室。候诊的家长立马抱着孩子跟进诊室,接下来长达十个小时都有人不停地进来出去。这对于潘小萍来说,已经习惯。第一个孩子,发热数日,咳嗽不断,经过一番问诊,她判断应该是流感,开了单子嘱咐家属拿去化验。这样的病例今年尤其多,从襁褓里的婴孩到穿着校服的初中生,红扑扑的小脸上贴着退烧贴,任谁看着都不免生出几分心疼。
门诊护士告诉记者,“潘医生每天早上都提前到诊室,中午也不休息,抽出十分钟吃完饭就继续出诊,下午下班往往都6点多了。她连儿子结婚都没有请假,仅仅在公休日参加了婚礼就来上班了。”
是什么让她坚持不懈?潘小萍说,“我这个人也没有什么爱好,我的爱好就是工作,就是给孩子们看病,让他们早日康复”。
或许我们呈现出来的并不是完整的她,她也有疲惫的时候,也有在家人面前的小脾气。但是我们看到了因为爱而发光的她,这份爱是之于对医学的热爱,是之于对患者的仁爱,是出于对生命的敬畏和呵护。02
“不希望有让我印象深刻的病人”
“怎么回事呀,我们就是因为急症才来看急诊,怎么还让我们排那么久?”急诊的门前排着长龙,不时传来一些家属的抱怨声。
今天本是程德勇的休息日,他刚从家里赶到急诊前来增援。这天从早上9点多到中午12点多,下午13:30到下午5点,在这样忙碌的状态下,这天他共接诊了名患儿。这个数据对于程德勇来说不算什么,他今年最高的记录出现在12月26日,那天共看了名患儿,在平均几分钟接诊一个患儿的节奏里,程德勇只好加快语速,用尽量短的时间和患儿家属交待清楚病情以及注意事项。
来就诊的患儿大多是家长抱着来诊室的,大部分是幼儿园及以下的孩子,在陌生的诊室环境、紧张的气氛里,许多孩子一看到医生手里的听诊器、压舌板,就开始声嘶力竭地哭,手脚乱舞,常常需要家长帮忙,医生才能看得清、听得准。对此,程德勇非常有经验,他笑盈盈地扬了扬手上的听诊器说:“宝宝不痛,叔叔把嘴巴里虫虫捉掉,感冒就好啦。”在孩子的注意力被吸引的那一刻,迅速地听完心肺、看喉咙。当被问及有没有印象深刻的病人时,程德勇说:“实际上,我并不希望有让我印象深刻的病人,因为我们看病的节奏是比较快的,如果印象深刻,要么是患儿病情危重,要么是家长比较难沟通。这些情况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03
爆满、爆满、爆满
潘小萍、程德勇是过去一个半月内,在流感疫情的压力下,医院所有儿科医生的真实写照。从年12月起,流感开始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来势汹汹的流感,让原本就紧缺的儿科医务人员更是捉襟见肘。近一个月以来,儿科医生平均每天接诊患儿人次,最多的一天平均达人次。所有儿科医生每天的工作时间都超过10小时。实际上,对于今年的流感,医院儿科医务人员在应对方面相比去年不管是在硬件还是软件上,都更加有力,心理上也早有准备。据儿科主任李素芳介绍,每年12月到次年1月是流感高发季。面对来势汹汹的流感,医院从12月中旬启动应急机制,除开足门诊诊室外,安排推出夜间儿科特需门诊;12月下旬,再推出白天儿科特需门诊。儿科医生都主动延长工作时间,互相打气支持。因此,虽然儿科门诊量突增,但是流程依旧有条不紊,患儿当天都能看上病,就算碰上夜班就诊高峰,患儿也能较好地得到救治。
面对最近儿科的“火爆”场景,儿科主任李素芳这么说到,“寒假马上就要到了,流感应该会缓解一些”。特殊时期,孩子平安,是家长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心愿,而这一切,离不开有序的诊疗环境和医患配合的治疗过程,在此,小编要对各位爸爸妈妈说一句,我们理解您的焦虑与心疼,也请理解就诊高峰时期必要的等候,请多一份对医生的信任与支持,让我们共同努力,一起帮宝宝摆脱疾病,露出笑脸。
儿科专家支招应对流感
流感预防要做好这几点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的有效手段。采取日常防护措施也可以有效减少流感的感染和传播:1.适量运动,增强体质,均衡饮食,充足休息。2.勤洗手。3.保持环境清洁通风。4.流感流行积极减少到人群密集的场所活动。5.出现流感样症状后,尽量居家隔离观察,前往公共场所或就医过程中,佩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注意!注意!·
孩子出现以下状况必须及时就医:
*呕吐,吃多少吐多少(伴有发烧)。
*嗜睡,一整天昏昏沉沉,不哭不闹(伴有发烧)。
*咳嗽伴气促(过敏伴发哮喘),可以听到猫喘样声音。
*高热惊厥易发于6个月到3周岁的孩子”。若有既往病史,体温在38.5医院就医。因为体温在39度会发生抽搐的现象(不是所有小孩都会这样,大部分的小孩还是可以观察到39度,甚至40度以下)。
如何避开就诊高峰
1.网上预约:医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