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这个医学基本原则,在现实中却呈逆向顺序。在中国,医院输液室俨然是最忙碌之地,“吊瓶森林”蔚为壮观。据统计,国际上每年每人2.5到3.3瓶的平均水准,到了我国就变成了8瓶,称为“吊瓶大国”不过分。
滥用:我国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
△图片转自网络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输液量超过亿瓶,每年约有20万人死于输液不良反应。门诊输液,尤其是抗生素的滥用,还会增加耐药细菌的产生,最后导致无药可用。
实际上,静脉输液是公认最危险的给药方式。专家指出,如果患者肠胃功能正常,口服药物应是第一选择。
改革:多地全面停止门诊输液
△图片转自泰州新闻网
不过,这种情况正在改观。7月1日起,医院外,江苏省医院将统一实施新*:全面停止门诊患者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据了解,我国医院的门诊输液作出统一规定,但安徽、浙江、江西已明确出台对门诊输液的限制性措施,直至全面取消。
此外,还有不少省份、地市以及医疗机构都在逐步明确限制门诊输液的*策。
四川
6月2日,医院正式宣布:全面停止成人门诊输液(儿科和肿瘤门诊化疗等特殊输液除外)。这也是四川首个停医院。
内蒙古
医院所有门诊输液室已取消,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已取消门诊输液室,留存了一部分急诊输液室用于突发或夜间需要打“点滴”的患者。
新疆
6月1日起,医院停止门诊输液。
福建
4月7日起,福建三明全面停止患者门诊静脉输液(儿科除外),降低输液安全隐患,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
云南
5月1日起,医院除急诊科、儿科外,将叫停门诊输液,即停止静脉输注抗菌药物。
分析:相关企业正在大洗牌
△图片转自网络
为什么我国会成为输液大国?首先,这跟民众的观念不无关系。不少人认为,输液能让病好得更快,还可以补充营养,多输没有坏处;儿童生病以后,一些家长觉得服药麻烦,输液方便……再加上各方利益的驱动,输液就成了治病首选。
但是,据业内人士表示,伴随着限制输液、限抗令、医保控费等系列改革,相关产业已经历过一轮大洗牌,很多中小型企业或生存难以为继被迫停产、或被收购,而不少上市公司主营业务也大受打击亦面临转型。
为了生存与发展,大型输液产品企业也在这几年中进行转型,如科伦药业试图实现向药物创新方面战略转型;华仁药业亦在积极调整产品销售结构;济民制药跨界涉足人寿保险行业;华润双鹤瞄准慢性病,构建心脑血管全品类的产品群。
这53种病不用输液
来源:人民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