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了解更多医学知识
抗病毒药物在儿童
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
中的合理应用
《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
鉴于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引起的严重威胁和儿童抗病毒药物临床使用不规范的现状,为解决临床儿童用药的困境,医院协会联合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国家感染性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学术机构共同拟定《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旨在为各级儿科医师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规范使用提供参考。文章刊发于《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5(19):-.》
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主要由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病毒感染占70%以上。病毒还具有传播速度快、危害大、病死率高、存在共感染等特点。
我国年5岁以下儿童中,肺炎的病死率为.2/10万,位列疾病致死人数之首位。一项儿童肺炎病原调查研究结果显示,引起5岁以下儿童重症肺炎的病原中病毒占比为61.4%。近些年,呼吸道病毒流行给全球人民的生命健康带来重大威胁,近20年,就有以下这些病毒在全球范围造成过大规模的流行:
儿童作为易感人群,如何规范、有效使用抗病毒药物进行防治,是每位儿科医务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儿童抗病毒治疗的核心问题及策略与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
儿童抗病毒治疗的核心问题及策略呼吸道病毒感染多为自限性疾病,大多临床预后良好,但部分患儿在病毒感染后可发展为重症或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和/或后遗症,严重危害儿童的生命健康。结合我国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诊疗现状及相关研发进展,总结临床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核心问题及策略如下:
1
早期准确的呼吸道病毒学检查非常重要,应加强儿科呼吸道疾病病毒学实验室检测能力;
2
强调儿科抗病毒药物合理使用与使用安全性的问题;
3
积极开展和完善儿科抗病毒药物不良反应的监测;
4
4
鼓励开展儿童抗病毒药物治疗及病毒耐药性监测相关的临床研究,积累循证医学证据;
5
提高对儿科抗病毒药物超说明书用药的认识,建立规范的超说明书用药管理流程;
临床用药的基本原则儿童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在用药种类、剂量与成人有很大区别。儿科医师应在尽量明确病毒感染病原学的前提下,严格掌握抗病毒药物的适应证,根据患儿病情轻重及药物本身理化性质,选用合适的给药途径进行治疗。参考国内外文献及临床实践经验,结合儿童呼吸道感染的病生理特点及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使用情况,儿童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应遵循如下的“5R原则”:
抗病毒药物的合理使用
病毒感染后其复制周期分为吸附和穿入、脱壳、生物合成、组装成熟与释放5个步骤,抗病毒药物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影响病毒复制周期的某个或多个环节而实现的。抗病毒药物按所抑制病毒类型分为广谱抗病毒药物、抗RNA病毒药物和抗DNA药物3类,详见表3:下面我们来了解下广谱抗病毒中的代表药物“干扰素α”在儿科中的使用情况吧:
广谱抗病毒药物-干扰素α
??IFN是一类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的蛋白质,具有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IFNα诱导细胞产生抗病毒蛋白,降解病毒RNA、抑制病毒RNA和蛋白质的合成,限制病毒复制和扩散,并使正常细胞建立“抗病毒状态”,避免其受到病毒的感染。抗病毒蛋白不特异地针对某一病毒,因而IFNα具有广谱抗病毒活性,对RNA和DNA病毒的复制均有抑制作用。病毒多在呼吸道黏膜上皮细胞快速增殖,引起呼吸道局部感染或呼吸道以外组织病变,临床常使用IFNα通过喷雾或雾化吸入等方式进行局部治疗,有助于清除病毒,缩短病程,减轻症状,且安全性良好。
IFNα可用于病毒感染引起的儿童急性上、下呼吸道感染,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等。此外,IFNα喷雾或雾化也试用于COVID-19的抗病毒治疗。推荐用法、用量如下:
干扰素α喷雾剂可用于密切接触病毒感染患者的易感人群或病毒感染早期,具体用法如下:
干扰素α雾化吸入可用于病毒感染导致的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用法如下:
干扰素α肌肉或者皮下注射可在没有雾化条件的医疗机构毛细支气管炎或者病毒性肺炎患儿可酌情选择IFNα肌肉或者皮下注射,用法如下:
注意事项IFNα喷雾或雾化治疗一般无明显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IFNα肌内注射者在初期可出现流感样症状群,长期注射治疗者可能会有骨髓抑制、精神异常等不良反应,建议定期复查。肝功能失代偿者、有精神病病史者、有症状的心脏病者及再生障碍性贫血的患儿禁用。目前尚无新生儿及2月龄以下患儿雾化吸入IFNα的临床研究报告,建议慎用。本文参考自抗病毒药物在儿童病毒感染性呼吸道疾病中的合理应用指南[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5(19):-,更多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