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中秋节的形成
TUhjnbcbe - 2025/7/12 18:2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最专业医院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中秋节是传承至今的我国传统节日中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节。它以团圆安定、天人合一、欢庆丰收为内涵的丰富的节俗活动,并有着以数量众多、神奇的神话传说为文化根基的浪漫艺术氛围,其节庆传统深受国人看重与珍爱。中秋节文化在历史上还流传到周边的东亚国家,至今在朝鲜、韩国、新加坡等地还是很兴盛的节日。关于中秋的起源民间的说法有以下几种:一是源于上古时期的月亮崇拜,二是源于祭祀月亮女神嫦娥,三是源于古人在秋季为庆祝丰收而举行的祭祀土地神的活动。但是这三种说法只是用来解释中秋节某些习俗的起源,不能用来说明整个节日的起源。中秋作为节日庆典应从唐朝开始,不过此时的节日仅限当时的统治阶层,并未受到老百姓的追捧,而作为国之节庆应从宋代开始!

宋代的民俗志文献里,才明确地提到中秋。宋代文献不仅明确列出了“中秋”这一节日,而且记述了当时人们欢庆中秋的隆重热闹景象。宋代的中秋已经成为一个大的节日了。南宋吴自牧《梦粱录》载:“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子女,以酬佳节。”说明此时有了重视家人团圆的趋向。

到了元代民众在岁时节日等习俗方面保持原有面貌,而且自皇帝以下的蒙古族统治者也逐渐接受了汉族的传统习俗。到了明朝,中秋节俗虽然还是围绕月亮来进行,但是整个节俗的内容有显著的变化。其次,明清时期亲人团圆成为中秋节俗的明确主题之一。明代田汝成《西湖游览志》曰:“八月十五日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并且此时有了“团圆节”之名。《帝京景物略》中说:“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意思是中秋节前回娘家的已婚妇女,中秋节这天必须返回公婆家,因为这是团圆节。民间认为女子出嫁后就是公婆家的人,中秋节不回来就是这家没有团圆。

重视亲友之间的人情往来。亲友之间要互送月饼、瓜果等过节的礼品。

第四,明代出现了月饼这种重要的节令食品。中秋月饼最初作为祭祀月神的供品出现在节俗之中,祭祀仪式完成后再被人们吃掉,月饼也就成为人们过节时的食品。明清之后中秋节俗的功利性内容显著增强了,贵人伦、重亲情的主题逐渐突出,而唐宋时期那种赏月的浪漫抒情氛围、痛饮美酒的狂欢精神衰退了。通过历代的完善和丰富,中秋的庆祝活动包括,亲友团聚、赏月、吃月饼、互送礼品、拜月、庆丰收、预测天气等等,从而形成了始于中国的并印有中华民族文化烙印的重大节日!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秋节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