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滩智库
先看一下数据,年全国健康服务业总规模为亿元,比年增长12.4%,占GDP比重为7.08%。在健康中国战略的引领下,大健康产业进入快速发展和迭代升级阶段,受消费观念、政策引导、技术进步、模式创新等多方面影响,不同类型客群、不同健康目的的健康服务需求不断细化,形成了多个具有爆发潜力的热点领域,包括定制健康管理、老年介护、母婴护理、运动康复、社区健康管理、国际医疗旅游、健康教育、健康O2O服务、互联网医疗等。
1、定制健康管理:深度的健康管理市场巨大
健康体检是健康服务领域最成熟市场,也是人们接受度最高的健康服务品种。除了要提供基本体检和预防等常规服务,考虑不同人群在不同条件下的健康管理需求,健康体检服务的内容和方式也在发生变化。除了普通体检外,还有功能医学检测、重大疾病风险评估等更深层次的健康体检。
①功能医学检测。针对的是全身各器官功能状态、修复能力的总体评估,包括基因检测、免疫力检测、环境毒素检测、内分泌检测、微量元素检测等。重大疾病风险评估最典型的是肿瘤早筛,据易凯资本发布的《中国健康产业白皮书》,肿瘤早筛是一项可以真正改变肿瘤治疗格局的技术,未来预计将达到万亿级的市场规模。目前国内深度健康体检服务的发展还处于早期,有一些面向高端人群的健康服务企业开始涉足该领域,比如第一健康采用会员制的健康管家服务模式,以体检为入口、聚合了肿瘤早筛、慢病管理、名医诊疗等服务。
②定制健康管理。以专业健康体检、第三方专业慢病管理机构等为主的健康管理产业正在迎来蓬勃发展期。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健康管理观念越来越普及的发达城市,陆续出现了私人医生服务机构,如慈铭奥亚国际医疗会所、北京颐年康盛、上海之缘等,这些机构面向高收入人群及其家人提供会员制服务。
2、老年介护:尊重独立人格、支援日常生活、自我价值实现
“介护”的概念最早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日本兴起,作为全球养老服务发展的典范,率先提出日常护理服务、专科护理服务和精神生活护理三个维度提供连续性、持续性的关怀与照顾,辅助性介入老年人生活。
目前提供老年服务的机构主要以引进专业的介护人才和配备养老服务设备设施的形式切入,提供一站式的老年介护服务。从衍生出的业态形式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①托老所——以短时性和通勤性为特点,为生活能够自理或半自理的老人提供日托服务,让依赖熟悉社区和人际圈的老人实现“养老不离家”,不少托老所甚至与幼儿园结合,实现异曲同工之妙。
②长者服务中心——将专业介护服务引入社区,服务形式以上门服务和就近提供为主,主要由地产开发商与国际先进介护机构进行合作,构建“长者饭堂”、“银发学院”、“健康小站”等养老配套型服务,如“太和自在城”和日医学馆在老年介护培训、养老产业运营等多方面开展的合作。
③高端颐养院——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及其家庭,可以免除一切后顾之忧,全权由养老机构提供饮食起居、健康护理、生活照料、清洁卫生、文娱活动等综合性养老服务。在经营上以床位费和会员费(附加其他服务)为盈利点,如日本诚信香里园、上海亲和源养老院等。
3、母婴照护:母婴产业的命运共同体
母婴护理服务正在走入寻常百姓家,从市场规模和占比来看,母婴照护机构主要集中在一二线城市和其他经济较发达地区展开业务,动辄月薪过万的“专业月嫂”和“明星同款”的高端月子会所已经成为常态。
母婴市场服务覆盖待产期、恢复期和后母婴期,母婴照护则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