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了解作者
顾颉刚(-),原名诵坤,字铭坚,号颉刚。江苏苏州人。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古史辨学派创始人,现代历史地理学和民俗学的开拓者、奠基人。长期从事教育工作和历史研究,于怀疑和辨伪,有不少创见。著有《古史辨》《汉代学术史略》《中国疆域沿革史》等几十部著作。
二、重要词语
虚妄(wàng):没有根据的,荒诞无稽的。
墨守:固执拘泥,不会变通。(“公输善攻,墨翟善守,故谓善守者为‘墨守’”)
譬(pì)如:比如。
流俗:一般的风俗习惯(含贬义)。
大儒(rú):儒学大师,泛指学问渊博的人。
不攻自破:不用攻击,自己就破灭了。多指不正确的理论或谣言未经批驳,就露出破绽,站不住脚了。
辨伪去妄:辨别虚假的,去处不合理的。伪,虚假的;去,剔除,去除;妄,荒谬,不合理。
三、整体感知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这个论点是如何提出的?
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引用古代名言,开门见山地提出来的。
2、本文的两个分论点是什么?这句话在文中还有何作用?分论点与总论点之间有何联系?
分论点:
①怀疑是辩伪去妄的必要步骤。
②怀疑是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内容上:提出两个分论点,从两个方面论证中心论点。
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中心论点是全文的统帅、核心,分论点是为中心论点服务的,是中心论点的几个方面,就实质而言它是中心论点的支撑,是对中心论点起补充和证明的作用。
3.熟读课文,归纳文章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第1~2段)引用名言,提出治学必须有“怀疑精神”(或“学者先要会疑”,或“学则须疑”)的中心论点。
第二部分(第3~5段)论证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须步骤。
第三部分(第6段)论证怀疑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
四、赏析
1.“怀疑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结合课文相关段落说说,辨伪去妄的必要步骤有哪几步?
怀疑——思索——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