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出生之后,家人会把方方面面都打点好,衣食住行全都围绕着孩子,直到孩子上了小学之后,就会轻松不少。
但是,在喂养孩子的时候,家长会用力过度,很容易出现诸多的问题,特别是积食。
俗话说积食生百病,孩子诸多的疾病均是因为积食所致。
儿科医生提醒:孩子出现积食,多半与这3个习惯有关
1、边吃边玩
孩子们的天性就比较喜欢玩,特别是玩具、手机等等。
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能够安静的吃饭,就会把玩具给拿到餐桌上,或者是让孩子边吃饭边看动画片,以此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但是,边吃饭边玩的习惯会加重孩子的肠胃负担,有的孩子为了能专心玩,就会加快吃饭的速度,从而导致食物过量的堆积在肠胃内。
长时间下去,就会导致肠胃功能较弱,也就会诱发积食的出现。
2、吃的太多
孩子对于吃饭上还是比较挑食的,特别是遇到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就会吃的特别的多,不喜欢吃的一点都不会碰。
调查发现,大部分的孩子都喜欢吃炸鸡腿、辛辣的食物,这样的饮食习惯会损害到肠胃的健康,加速损害肠胃功能。
因为,油炸辛辣的食物中含有大量的油脂,会降低肠胃的蠕动能力,长期下去就会导致积食的出现。
3、饮食时间不规律
人体其实自带一个计时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生物钟。
吃饭这件事也是需要有规律的,若经常的饮食不规律,就会导致身体内分泌失调,从而影响到胃酸的分泌。
并且,对于孩子来说,饮食不规律就会出现吃零食的习惯,而零食大多数都含有添加剂,经常吃也就会加速对肠胃的损害,导致积食的出现。
孩子积食后,身体会有这10种表现,劝诫家长别不在意:
1、鼻梁出现青筋,鼻翼位置较暗;
2、食欲不振,不想吃东西,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也没胃口;
3、嘴巴出现了一股子的酸臭味;
4、小肚子鼓鼓的,经常胀气;
5、有较重的舌苔,并且舌苔泛黄;
6、睡觉时不安稳,老是翻腾,在床上打滚;
7、拉肚子,大便黏腻,容易粘在马桶上;
8、皮肤出现湿疹、荨麻疹等;
9、经常咳嗽,并且咳中带痰,还感觉到胸闷;
10、扁桃体发炎,嘴唇、鼻尖变红。
孩子积食后,劝诫家长,做好3件事,脾胃强胃口好
1、坚持锻炼
对于孩子来说,平时也是需要动一动的。
许多家长心疼孩子,出门也要抱着孩子,或者把孩子放在婴儿车里面,就算已经会走路,也要推着出门。
经常不运动,孩子身体的新陈代谢就会减慢,本来孩子脾胃发育就不完善,此时还过于宠溺孩子,就会加重脾虚的出现。
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孩子出现积食。因此,家长平时可以带孩子四处走走,春秋季节能够带领孩子去运动运动。
2、纠正饮食习惯
对于已经出现积食的宝宝来说,平时应该更改一下饮食习惯。
比如有的孩子喜欢吃肉类的食物,此时家长就需要让孩子吃一些蔬菜,也就可以把蔬菜掺加在肉里面,混合在一起给孩子吃。
或者说把蔬菜水果做出一些比较新奇的花样,能够勾起孩子的兴趣,只要饮食搭配均匀,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另外,有的孩子喜欢吃零食,此时家长就需要把孩子的零食给戒掉,不要在饭前或饭后给孩子吃零食了。
因为零食吃的过多,孩子的胃就那么大一点,也就会影响孩子正餐的食用。
3、推拿按摩
按揉推四横纹:四横纹穴位于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
做法: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食指或中指指端分别按揉四横纹穴,约2~3分钟。
按揉推板门穴:板门穴位于小儿手掌大鱼际处。
做法:用左手握住小儿的手指,用右手拇指蘸滑石粉,按揉板门穴。按揉时,顺、逆时针都可以。
为什么说化解积食,健脾是核心?
积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普遍都会遇到的问题,积食不仅会影响到睡眠、造成免疫力低下,严重的还会出现经常性续发热。
发生积食,其实最核心的原因是脾虚!脾主运化,脾虚自然不容易消化,食物聚集的消化道,便形成积食。因此化解积食,健脾是核心。脾胃康健,积食不攻自破,不长个,发育缓慢等问题都会不攻自破!
但生活中,很多宝妈急于求成,用益生菌等调理、健脾,这其实是个误区,不仅会伤脾胃,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健脾、开胃、助消化,推荐纯天然,无添加小金方:山楂六物膏
随食养山楂六物膏儿童款宝宝积厌食脾胃调理无添加宝宝零食山楂膏淘宝¥79购买组成:山楂、鸡内金、炒麦芽、茯苓、怀山药、大枣、淡竹叶
1、山楂解决儿童爱吃肉产生的积食,还润肠通便。
2、鸡内金可以把小石子消化,区区积食又算得了什么。
3、炒麦芽解决主食吃太多,导致的积食。
4、加入茯苓,解决积食导致的脾虚湿气。
5、加上怀山药与大枣来补脾健脾,搭配精当!六物膏一边消食导滞,一边补脾,扶正,搭配精当!建议大家坚持一段时间,会有意外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