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医疗大数据公布肿瘤和妇产科跨省异地就医比
TUhjnbcbe - 2025/6/26 1:49:00

医院总诊疗人次约为34.39亿,较年增加15.71%。医院住院人次约为1.89亿人次,较年增加23.53%。在10月20日举行的中日医学交流论坛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局长张宗久发布了最新的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目前我国患者异地就医区域性集中趋势略有好转,患者异地就医主要集中在5大科室的10大病种。

我国医疗数据每10秒更新一次

“为全面了解我国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基线水平,从年开始,我国每年都会公开发表质量安全报告,医院住院患者的全样本病历数据,医院抽样摸底。”张宗久透露,报告数据中都来自临床一线,年《报告》涵盖了全国31个省份抽样选取的家医疗机构的相关医疗服务数据,其中包括所有医院住院患者的全样本病历数据,覆盖1亿多住院患者,医院住院总人次的60%。。

“我们的数据包括对医院住院患者的病历首页信息收集,其中有单病种费用、诊断结果、用药数据、抗生素使用情况和手术操作数据等。我们会参考国际组织的报告和文献数据,对比分析,进行改进。”张宗久透露,例如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中,对患者抗菌药物管理可以监测到每一张处方。

记者了解到,在国家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系统中,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分布情况,重大手术临床应用分布情况、医院接诊情况,收治患者病种结构和数量,住院患者异地就医流动情况等医疗数据,现在可以实现每10秒更新一次。

医院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下降

《报告》中,医院总诊疗人次约为34.39亿,较年增加15.71%,医院住院人次约为1.89亿人次,较年增加23.53%。

截止年12月31日,医院数量为家,较年增加20.09%,医院和医院床位使用率分别为98.6%和84.0%,较年分别下降3.14和4.44个百分点。医院医师日均负担诊疗人次为7.9,较年下降0.2人次。医院工作负荷基本稳定。

数据显示:年,医院月均门诊人次为人次,年为人次,年为人次。从年起,医院的月均门诊人次开始出现下降。

“医院门诊量下降,医院,医院的承接力在不断增加。”张宗久说,“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推进,医院的功能定位会更加清晰。”

产科异地就医患者占比增加

报告中对年家医院收治的例出院患者进行分析显示,其中异地就医患者为例,占比为7.16%;较年的7.36%下降了0.2个百分点,下降幅度为2.72%。这说明患者异地就医区域性集中趋势略有好转

在跨省异地就医方面,近年来,异地就医数量略有下降。其中,上海是异地就医的最大流入省份,北京排在第二,第三位是江苏。异地就医人次最多的五个科室分别为外科(25.54%)、内科(22.83%)、妇产科(10.09%)、肿瘤科(9.35%)以及儿科(8.09%),这5个科室收治的异地就医患者占到全部异地就医患者中的七成多。与年比较,肿瘤和妇产科收治的异地就医患者占所有异地患者的比例明显上升,分别上升了7.59%和4.78%。

另外,异地就医人次最多的病种前十位为:肿瘤化学治疗疗程、不稳定性心绞痛、动脉硬化性心脏病、未特指的脑梗死、未特指的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未特指的支气管肺炎、其他类型的心绞痛、未特指的乳房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疗程和未特指的肺炎。

张宗久称,我国跨省异地就医发生情况的主要与医疗资源发展不平衡和供给不充分有关,经济社会发展,丰富了患者的就医选择,此外,跨省异地就医还与群众缺乏正确就医观念、导致盲目流动有关。

子宫低位剖宫产仍为医院手术谱第一名

《报告》中,年和医院住院患者疾病谱变化显示:住院患者主要诊断疾病谱的前四位病种无变化,均为肿瘤化学治疗疗程、未特指的脑梗死、动脉硬化心脏病和未特指的支气管肺炎。原来位居第五位的糖尿病并发症排位有所下降,但不稳定性心绞痛,肺的其他疾病的排位则有所上升。同时,年未特指的支气管或肺恶性肿瘤、特发性(原发性)高血压两项诊断退出前10位,这医院诊治疾病种类发生变化,有待于进一步观察评价。

另外,相比年,医院住院患者手术谱第一名仍为子宫低位剖宫产,进入前三名的手术还有外阴切开术和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和。产科裂伤修补术从年的14名上升到第4位。与此同时,阑尾切除术、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喉部病损切除术、经尿道输尿管和肾盂结石取出术等5项手术退出前10位。

“从手术谱的变化可以看出,医院收治危重症患者的功能任务正逐步合理。张宗久说。”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刘欢

流程编辑:RB

1
查看完整版本: 医疗大数据公布肿瘤和妇产科跨省异地就医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