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医改办、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人之初杂志社、广东卫生在线团队倾力打造《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广东实践》。该读本作为全国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现场会专刊,获国家卫生健康委基层卫生健康司刘利群副巡视员点赞。
为更好地传播广东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经验与做法,广东卫生在线即日起,陆续推出各地样本文章,介绍各地市如何结合实际先行先试,探索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基层卫生综合改革新路径。
花都区古称花县,地处广州北大门,这里有亚洲最繁忙空港之一的白云机场。对于在这里居住的多万居民来说,健康是唾手可得、实实在在的幸福。
按照国家、省、市的决策部署,花都坚持以基层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不断加大对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经过多年努力,该区初步建成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形成“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大病不出区”的就医新格局。作为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新典范,花都用自己的探索为广东乃至全国提供了有益借鉴。
大学生当村医打通就医“最后一公里”
从白云机场往西北,驱车半小时,就是花都区花山镇儒林村。
一大早,村医邱华骑着单车来到儒林村卫生站,在这个岗位上她已经呆了有一年,去年从广西医科大学毕业后,邱华通过花都区政府统一招聘,成为入编村医。
早上九点钟是邱华最忙碌的时候,每天接诊的患者基本都集中在上午时段。刚刚,一名60多岁的村民抱着孙女来问诊,邱华帮孩子做了详细的检查,确认没有大碍后开了一些药。取了药,村民拿出1元钱交给邱华,这就是求医的全部花费,没有额外的诊费、药费和咨询费。
像邱华这样的村医,在花都区共有名,其中本土村医名。年,花都区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单独核定了个村医编制,而破解人才短缺问题最关键的一招,就是区招、镇管、村用。
邱华按规定在儒林村卫生站工作2年后,可调回卫生院,再一次调岗时她还可以再次下村——乡镇卫生院对所在镇村卫生站的乡医进行6个统一管理(统一岗位设置、统一招聘、统一管理、统一调配使用、统一发展平台和统一晋升渠道),这也是花都区镇村一体化改革的重要内容。
▲花都儒林村卫生站的大学生村医为村民提供服务
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黄飞介绍,花都区解决最基层群众的看病就医问题,用了3个步骤。
第一步是对个村卫生站进行标准化建设,解决的是群众看得上病的问题;第二步是采用1元钱看病模式,解决看得起病的问题;第三步则是通过镇村一体化,给乡医一个正式编制,将其纳入乡镇卫生院统一管理,通过人才招聘和资源下沉,解决看得好病的问题。
3个步骤盘活了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的网底资源,通过分流减轻医院的压力,最终形成就医新秩序。
推动优秀人才下沉到村,不仅增加了群众的获得感,也提高了医务人员的积极性。花山镇卫生院院长凌济忠算了一笔账:乡医的年收入包括2.5万元基本工资、1元钱看病的收入、年底每村2万元的乡村医生补贴以及40%的公共卫生服务经费,几项累加,乡医收入要高于许多卫生院的医生。”
补人才短板实行区招镇管村用
“实行分级诊疗的目的就是把轻症病人留在基层,这就要求提高基层的医疗服务水平。”花都区卫生计生局局长曹扬强调说,此前花都的乡医多是赤脚医生出身,水平参差不齐,而镇街道医疗卫生机构也存在人才短缺和结构不尽合理的情形,招聘急需的人才成为破题关键。
年前后,花都区编办就根据市医改办的标准和要求,将基层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部调整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年,花都区根据编制缺额情况启动大规模招聘,乡医也在其中。但是招聘结果并不理想,连续两年招聘完成率只有65%左右。怎么办?花都需要找到一个新的突破口。
省卫生健康委巡视员刘冠贤介绍,乡镇卫生院人才不足是一个普遍现象,部分偏远乡镇卫生院空编率甚至高达一半。为了弥补医疗人才短板,各地做了不少尝试,其中县招县管镇用被认为是解决人才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
花都区形成了类似的思路。听取卫生计生部门的汇报后,区长叶志良和副区长李荣渝出面协调人社和编办,决定不再单设乡医岗位,实行全区统一招聘,区招镇管村用,统筹使用。
按照计划,通过拓宽乡医发展和晋升渠道,一大批优秀人才将被引进来,逐渐取代传统乡医,成为村卫生站未来的核心力量。
作为镇村一体化的主导者和引领者,花都区的乡镇卫生院也通过人才引进不断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目前,全区镇街医疗卫生服务机构拥有名本科学历的医务人员,占比58.56%,硕士、博士一共有17人。
保基药供应每年调整药品目录
确保小病不出村,中病不出镇,基层卫生人才的保障尤为重要,但药品保障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花都区要求卫生计生部门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和实际工作开展情况,一年调整一次基本药品目录。基药目录已经从年的多种增补到目前的种,部分村卫生站还新增了种免费中药饮片或颗粒剂。
由于每个乡医用药习惯不同,大多数村卫生站的常用药物在种左右,主要针对感冒、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肠胃不适、风湿等疾病。每到月底,村卫生站会将当月的药品使用报告和需求上传给所属卫生院,卫生院按计划在月底配发下一个月的用药。
“目前缺药的情况比较少,月底可能会有个别药物不足,我们也会紧急与镇卫生院沟通,及时补充药品。”花都区花山镇小布村村医黄剑勤介绍,在她的电脑上,详细记录着每一种药品的使用情况,每一个村民的健康状况,以及每一天看病的人数和费用。
▲年6月1日,小布村卫生站硕士乡医黄剑勤为孩子细心检查
组建医疗集团变病人跑为专家跑
年12月,在广州市卫生计生委的指导下,结合“属于城乡接合部,一半是农村,一般是城区”的实际情况,医院为医院医疗集团正式成立。
医院医院,在花都医改的推进中起着龙头作用。该医医院、医院和6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财、物、信息流通渠道,建立一个运营顺畅的分级诊疗体系。
“区各有关部门要强化配合,为医联体建设提供制度支撑。区委区政府也将一如既往地支持卫生事业发展,补齐民生事业短板。”花都区区长叶志良强调,花都区将加快探索开展医联体建设的先进经验,争当全市医改排头兵,打造花都模式。
为了在医联体建设中更好落实政府办医主体责任,花都区特意设立了0万元的医联体建设专项资金,允许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再执行收支两条线,在保障收入全额返还的基础上,实行以事定费的财政补助政策。
“通过医联体建设,可有效推动优质资源下沉基层,变病人跑为专家跑,让市民就近就医。”如果乡镇卫生院遇到疑难问题,也可以通过医联体内的转诊绿色通道快速转诊,医院将对转诊患者提供优先接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等服务。
除了医院医疗集团,以医院为龙头的医疗集团也在建设中,此外还有两个产儿科专科联盟,医院(花都区妇幼保健院)和医院为龙头。
▲年6月7日,黄飞副主任主持在花都召开的广东省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现场推进会
在发展中寻找新突破花都医改开花结果
随着花都区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花都区的医疗卫生事业投入也从年的2.7亿元增加到年的8.7亿元,年均增长率为26.39%。
为了更好地服务花都群众,打造广州北部地区的医疗高地,区委区政府拿出寸土寸金的地块用于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其中拨给医院亩地,投资15亿建设床位达0张的新院区。
同时,启动7家医院的建设项目。医院汽车城分院、医院新院区、医院的建设都已经提上日程。按照广州市区域卫生规划,花都还将引入医院。
广州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党组书记唐小平告诉笔者,作为广州市率先探索镇村一体化管理的地区,花都医改已经有了自己的特色,“广州目前有各类医联体多个,但真正能实现服务、责任、利益、管理4个共同体的医联体建设,花都是走在前头的。”
“花都区基层医改为健康广东建设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样本。”段宇飞说。他高度肯定花都区的探索,特别强调1元钱看病模式的10年坚守有着更深层次的内涵,体现了花都区历届党委政府功成不必在我的情怀,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
采写|宋炳军李楠楠
编辑|Henin责编|黎晓心
来源|《基层卫生综合改革的广东实践》
广东卫生在线全媒体团队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