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5月12日讯千年前的瓦瓦罐罐;百年前的马车铃铛、鱼盘;五六十年前的织布机、秤砣、算盘、铁耙、木犁、桌椅板凳、收音机、洗脸盆……在东营市东营区史口镇刘一村,有一个颇具特色的民俗博物馆,虽然建筑面积只有平方米,但它却体现了东营历史变迁的轨迹。
馨斋民俗博物馆的馆长刘馨斋是刘一村一名普通的村民,谈起他与民俗物件的渊源,要追溯到他的孩童时期。幼时刘馨斋跟随父母在地里务农,突然从地里刨出了几块瓷片,发现瓷片不仅薄至1毫米,上面还有精致雕花,瓷片的“与众不同”,引起他巨大兴趣。他爱上了收藏,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见了好藏品总想“揽入囊中”。
为收集更多的民俗老物件,寻找东营民俗文化的痕迹,他走街串巷,勘察古迹。就这样,刘馨斋以乡村、民俗为主题的老物件越来越多,囊括了东营地区起居、服饰、节令、礼仪、娱乐等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收藏的这些物件,有一些是别人赠送的,但更多的是他买来的,有时为了买到一个中意的老物件,他需要反复去协商好几天。有一次,他偶然得知广饶有一家处理家中的古床,他立马动身去联系,经过多次交涉,终于如愿以偿。“搞收藏的人都知道,这是既花时间又花钱的活儿。刚开始时俺老伴儿还不太理解,后来看到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