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新春特辑寻味非遗里的中国年二
TUhjnbcbe - 2025/3/9 13:17:00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春节,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中最隆重的一个节日,也是一种综合性的民俗文化。过年是中国人最重要的“仪式感”。年,春节被列入我国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国家级非遗名录体系中传统节日的重要代表,囊括了众多具体的民俗文化和非遗实践活动。每一项年俗背后,都流淌着浓浓“年味”、绵绵“乡愁”、脉脉“温情”。春节来临之际,我们特别策划,整理出和春节相关的民俗文化和非遗项目,一起寻味非遗里的中国年。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一首家喻户晓的腊月歌唱出了人们自小年至除夕为迎接春节所做的隆重准备,唱出了春节氤氲着的美食香气。春节期间家家户户精心采买、烹饪餐食,不仅承载着中国人对家乡、亲人及儿时记忆的眷恋,还蕴藏着祈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在张掖,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各种“过年馍馍”,如“花馍”“烤馍”“油果子”。这些传统的面食制作技艺,不仅是张掖独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是劳动妇女期盼美好生活的艺术表达。

“花馍”,也称“面花”,是一种食用面塑技艺。妇女们将各色颜料和各种栩栩如生的万物生灵塑作在馍馍上,为食用增强装饰效果。每一份色泽鲜艳、香萌可爱的花馍馍都象征着吉祥如意。这种“花馍”形式多样、姿态各异,兼具供奉、观赏和食用等多种功能。其别致的造型和斑斓的色彩将春节的节日氛围装点得分外美丽。

除“花馍”外,“烤馍”和“油果子”,也是张掖传统的年节美食。在农村,从小年开始,左邻右舍便相聚在一起烤馍馍、炸“油果子”。“烤馍”的主要用具是“鏊子”,掌握火候的“火倌”至关重要;黄灿灿的“油果子”又叫“糖花子”,外酥里嫩,香甜可口,花样繁多。这些传统的年节美食虽然各地做法不一,但共同传递着邻里团结、互助分享的传统习俗,寄寓着人们深厚而美好的感情。

谈及春节美食,重头戏当属年夜饭,这是春节期间极具重要意义的一餐。张掖地区传统的年夜饭当属饺子。不论身处何方,归途多么漫长,中国人回家过年的热情几千年来从未退减,近乎狂热,只为在年三十儿赶回家吃上妈妈做的年夜饭,在辞旧迎新之际,全家人团聚在一起享用美食,叙旧话新,在相互祝福中守候新一年的到来。随着物质的丰富,现在年夜饭的花样越来越多,不论是火锅、大餐、还是饺子、鱼,都同样传达着更岁交子、年年有余、阖家团圆的美好寓意。

来源:张掖市文化馆

编辑:陆泊涵

审核:梁玉娟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春特辑寻味非遗里的中国年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