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读书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拥有的权利,大部分的普通百姓可能都是大字不识,但这并不妨碍他们日常的生活,他们还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知识体系,这也就是现在常人所说的民风民俗,例如古人根据四季的变换发明出的二十四节气,不仅帮助百姓耕种,预防气候变化,更是一直沿用至今,在今天的现代社会,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除了很多享誉世界的民风民俗,民间流传的许多谚语也值得人们细细体会。在古代人们是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来识别是非,流传出了很多的俗语,而“男看膘,女看毛”这样一句俗语就是古人留下来的识人之术,这句话代表了什么样的识人方法?又体现了古人什么样的智慧呢?
婚定之前,识人辨佳偶
其实这句话是古人流传至今省略后的版本,为了朗朗上口,古人就只留下了关键词,这句俗语原来是“男看女看膘,女看男看毛”。
这句俗语是用来形容古代的男子与女子在成婚之前,通过这句话来评判对方是不是一位好的妻子或丈夫。因为在古代,男女结成婚约大部分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婚前很有可能这两个人都不曾见过几面。但是在成婚前,总会看一眼或者托人打听这人相貌体型如何。
如果成婚的男子“毛发”旺盛,则会被认为是一位好的丈夫;女子身材圆润有“膘”,会被看做是一位好的妻子。这样简单的识人方法,正体现着当时古代人最朴素的对生活中另一半的需求。
身强体壮,才是最佳人选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还没有现如今的高科技,所有的一切都需要人亲自去出力,更多的是体力劳动。“女看男看毛”重要的是丈夫身上的“毛发”。在当时,如果一个男人的“毛发”旺盛,则象征着他的身体素质与精力都是强盛的,是身体健康强壮的象征。
在当时的家庭中,丈夫大多承担着全家的重担,他们不仅要整日在地里忙农活,更是要赚钱添补家用,所以女子们嫁人的时候非常看中这男子的身体状况如何,而头发最能显现出一个人的精神气质,头发茂密的男子对女子来说有一身好力气,是强壮的劳力,会更受青睐。
“男看女看膘”,古代男人的这种看法正好和女人相反。男人们更喜欢身材圆润的女人。在古代的封建社会,女人们大多只能像俗话说得“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久而久之,缺乏锻炼的女人就会变胖。而对于男人来说,这样的女子是居家的好典范,而且相比于身材瘦小的人来说也会显得更健康,所以男人才会看女人身上的“膘”。
这样“男看膘,女看毛”的识人方法其实是非常简单的,仅仅代表了古代人们对另一半的需要,比起是否钟意喜欢,对当时的他们而言是否有健康的身体一起共度余生才是最重要的。这样的择偶观是和古代战火纷飞,身不由己,一不小心就容易丧命的社会大环境是脱不了干系的。
有情人,终难成眷属
男女之间的情谊本来是非常纯粹的,是彼此之间的情投意合,但是在古代世俗的压力之下,有很多的人不能够抛弃成见勇敢追爱,有情人终成眷属似乎是一种渴望。
陆游作为我们所熟知的南宋爱国诗人,他也有着同样爱而不得的爱情经历。在他年轻的时候,他与知书达理的唐婉青梅竹马,渐渐暗生情愫,成年后的二人定下婚约,但是陆游的母亲却觉得唐婉不合心意,逼迫陆游专心于仕途,并残忍的将两人分开,本是才子佳人成双对,但却在古代父母如天的强权下,被迫分开,再也不见。
在古代,这样的识人方法有可取之处,但在现代这样的想法早已被抛弃。随着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另一半的要求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身体健康这一点,灵魂的契合、性格、彼此的家庭情况等等都已经纳入了人们对另一半的考核标准中。
小结
虽然古代通过这样的方法来辨别另一半不无道理,但是在家庭中更重要的是彼此两人相知相爱,相互搀扶,这样仅通过身体的部分特征来识人的方法太过于肤浅,虽然是为了生计着想,但是家庭幸福美满才是成婚的最终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