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中国”战略,是新时代健康卫生工作的纲领。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瑰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它凝聚了先贤的智慧、经验与哲思,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潜力巨大的资源。作为与人民健康息息相关的医药行业,山东枣庄滕州市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围绕“完善服务网络、提升服务能力、拓宽服务领域、突出人才培养、普及文化宣传和参与疫情防控”等工作重点,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助力“健康中国”建设,实现了全市中医药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完善中医药服务网络。
按照“龙头引领、骨干支撑、完善网底”的思路,大力加强市、镇、村三级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医院创新突破,提升中医事业发展,成功医院,在老院区实施改扩建工程,将原妇幼保健医院,建立中医治未病中心,增设康复科、治未病中心、老年病科,提升服务能力。医院设立内、外、妇、儿、康复等5个中医临床科室和中药房,建设高标准的门诊中医综合服务区,改善就医环境,提升患者中医药就诊满意度。市妇幼保健院在新院建设中合理规划布局中医综合服务区,重点加强中医妇科和中医儿科能力建设,成功完成省级妇幼健康中医药特色服务示范单位复审。21处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利用专项补助资金,建成中医馆、国医堂21处,实现基层医疗机构基层中医综合服务区全覆盖。并规范设置中医科、中药房、针灸理疗室,配备中医诊疗设备和中药饮片,运用针灸、推拿、中药熏蒸、火罐等中医药技术方法,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基本医疗和预防保健服务。大力宣传并落实《中医诊所备案管理暂行办法》,鼓励社会力量举办中医医疗机构,目前已备案中医诊所16家。
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以提升服务能力为目标,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拓展中医药服务新业态,积极参与公共卫生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更好满足城乡居民中医药服务需求。医院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和综合服务能力建设,增设康复科、治未病中心、老年病科,推广实施45个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路径82个,提高中医优势病种诊疗能力和综合服务能力。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推广多种中医药方法和手段综合使用的中医药综合服务模式,生氏骨科、方氏内科、仇氏外科、刘氏妇科等一批具有区域优势和影响力的中医特色专科,增强“大专科、小综合”发展功能。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配备中医执业医师或能够提供中医服务的临床医师,配置针灸器具、刮痧板等基本中医诊疗设备。同时,组织构建服务于卫生健康全行业信息交换和信息传输的全民健康信息专网。联通全市各类卫生健康机构的横向接入和市、镇、村三级的纵向接入,实现了信息平台与枣庄市、山东省信息平台的网络连接。医院等市直医疗机构和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智能客户端、即时通讯等现代信息技术提供在线预约诊疗、候诊提醒、划价收费、诊疗报告查询、药品配送等惠民便民服务,改善群众就医感受。
拓宽中医药服务领域。
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全面参与医养结合,鼓励中医医师在养老机构中提供保健咨询和调理服务。医院开设老年病科,增加老年病床数量,开展老年病、慢性病防治和康复护理,为老年人就医提供优先优惠服务。目前,医院、医院、医院和东郭、羊庄镇、南沙河镇等已开展医养结合工作。同时,将医院、医院和镇街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中医师纳入家庭医生服务团队,对家庭医生开展中医药知识集中培训,将中医药服务内容纳入家庭医生服务,推动中医药服务与家庭医生服务深度融合,发挥中医药在慢性病和传染病预防保健服务中的作用,为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和健康指导等服务。
突出中医药人才培养。
坚持重点培养和全面培训、理论教学和临床实践、素质教育和业务培养相结合的办法,重点引进和培养中青年技术人才和高水平、实用型中医药人才,逐步建立起合理的人才梯队,医院医院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和重点专科、专病建设。积极开展中医师承教育工作,以医院为基地,建设基层名老中医专家传承工作室,实现师承教育常态化和制度化,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目前,建设国家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王洪京、省级名中医药专家张义明传承工作室。由11名资深中医药专家带徒28人,开展山东省五级中医药师承教育。做好中医药继续教育,组织全市中医药服务人员参加“国医通”学习,积极倡导“西学中”和基层中医药人员规范化培训活动达余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逾人次,派员参加国家、省、市级业务培训余人次。
普及中医药文化宣传。
加强中医药文化宣传阵地建设,形成覆盖全市城乡的的中医药文化宣传高地。市卫生健康局以及综合医院建立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