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已经36岁的小敏经常带着2岁的儿子,一同到儿科接受治疗。
“我和2岁儿子看的是同一个医生呢!”小敏笑称自己是儿科门诊最老的“巨婴”了。患有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她,从小就在中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定期复诊。她曾转到成人门诊看病,但因感到不自在,最后还是回到了熟悉的儿科门诊。
”
类似小敏这样的情况,
在儿科内分泌专科时有发生。
中医院副院长、内分泌科主任严励教授介绍,绝大多数儿童内分泌疾病是先天性或遗传性疾患,需要终身全程治疗,由于成人内分泌疾病的治疗重点与儿童内分泌疾病不同,对于小敏这样“在儿科内分泌门诊长大”的患者,长大后由于种种原因,无法适应成人门诊的治疗,甚至导致治疗过程出现了断层,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管理。
严励,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名医。
现任中医院副院长、内分泌内科主任。
“巨婴”病患换主治医生超级不习惯
像小敏这样从小在儿科看病长大的患者,习惯于儿科医生的诊疗方式也是他们不舍得离开的其中一个原因。“我超喜欢这里的,医护人员每个人都很温柔,说话又好听,环境也很温馨。”小敏说,医生熟悉她的病情,当她有问题的时候,他们总会及时解答。
今年22岁的阿豪在儿童期被诊断为“垂体柄阻断综合征”,从幼儿园起就一直在中医院儿科就诊,十多年来不曾中断。“从儿童治疗转变到成人治疗,就像从娃娃池一下扎进深水区一样。”阿豪妈妈解释。原来,多年以来,儿科医生在阿豪身上倾注了心血和精力,赢得了阿豪的高度信任。他很担心难以与另一位陌生医生重建这种关系,他甚至打算熬到儿科医生拒绝给他看病时,再去找成人内科医生。
除了“感情分”,“巨婴”患者依恋儿科的原因相当复杂。中医院内分泌内科肖辉盛副教授指出,儿童内分泌疾病一般与先天性或遗传性因素有关,不同程度地导致患者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异常,可能有一定的智力发育问题,也可能有自卑感。有些14-18岁患者小时候就诊时长期依赖父母的陪伴,在更换到内科内分泌医生就诊时会感到不适应,因为发现周围患者的年龄“可以当自己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
另一方面,糖尿病和甲减等内分泌疾病,由于体重和儿童特点的原因,在成人后的治疗剂量和治疗方案也可能不同。有些患者不知道通过何种途径去寻找一个合适自己的内科内分泌医生。这些复杂内分泌代谢性疾病终身治疗和综合管理,理所当然地需要内科内分泌医师承担这份工作。
儿童慢性病患者14-18岁应成为“转科过渡期”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图文无关)
中医院儿科内分泌专科副主任梁立阳副教授介绍,随诊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95%的儿童期慢性病患者都能够长大成人,在儿童期慢性疾病中,内分泌疾病占了1/3。从青春期到成人是个不断变化的过程,因此对他们的疾病管理模式也需要一个过渡期,而不是直接的跨越模式。
“对于患有慢性终生疾病的孩子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机能在变化,他们的医疗需求也在转变。例如对一个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的孩子,在儿童期的治疗重点是保证体格发育和智力发育的正常,而成年后则重点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