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涵盖茶叶品种、栽培、土壤、生物、植保、肥料等领域。秉承以人类为中心的理性生态伦理学思想,为复兴茶产业而努力。
(一)农科技积累、推广
中国民间流传着一种习俗,就是在每年开春之际,家家户户挂历图,历者,就是对当年的干支、气候、运气、节气、农事等信息以及《地母经》内容的汇总记录;图,就是一幅画,历图就是把一年的各种气象气候和农业有关的信息汇集在一幅图画里面。
历图的画面上主要有一个牛郎和一头牛,还有和春季景色相宜的一些风景,所以历图俗称为春牛图。其中牛郎也叫芒神,即是春天之神,也是主司农业的神灵,寓意春天来临,提醒百姓该注意农事活动了;牛在《易》中被指为坤象,和土地具有相同的品性,其性温顺而憨厚,力大而稳妥,善于驾驭又有开拓性,是农家耕种最为得力的帮手,深为农家所爱,也是农业的象征,因而以牛代表农事活动最为恰当,寓春天来临农活将要开始。春牛图的布局上,主要显示的是春牛和牛郎,借以告诉百姓本年的天地气运的各种信息,其次是《地母经》中对当年农业的预言诗,指导百姓农事活动。
图画中的牛郎和春牛的形态,着装,颜色,姿势等均赋予不同的寓意,极有讲究,其中牛头牛身分别代表年干支,牛角牛耳牛尾牛颈分别表示立春日的干支,牛腹牛蹄代表当年与立春日的纳音,牵牛绳及其质地分别代表立春日的干支,同时牛身的高低分别代表四时八节,同时依据干支的五行属性的颜色不同,将这些部位描绘成青红红白黑五色,令其所代表的寓意一目了然,另外牛口合上,牛尾摆向右边代表阴年;相反,牛口张开,牛尾摆向左边代表阳年,牛郎的身高与所执鞭长,代表一年日和24节气,牛郎的衣服穿带及装束也由立春日的五行干支确定,牛郎没有穿鞋和裤管束高时,就代表该年多雨水,农民要作好防涝的准备;相反地,双足穿草鞋则代表该年干旱,农民要做好抗旱蓄水的安排;又如一只脚光着,一只脚穿草鞋,则代表该年是雨量适中的好年景,农民们要辛勤耕作,牛郎的年龄,儿童壮年或老年,均代表一定的年份,牛郎和牛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寓意。
一张简单的历图,却含有极为丰富的传统哲学文化的信息和农学知识,而这些知识完全是依据易学、历法和运气学知识预测出来的,可见《地母经》农学预言功能已经服务于天下大众,成为百姓农事最为贴近的内容之一,由此可知农学预言对农业生产的重要性。一张简单的图画,却承载着丰富的信息,每年开春之际,家家户户张贴于墙壁之上,既美观又实用,使农家庭院温馨生色。
(二)趋利避害、优质高产
《地母经》农学预言的实际应用价值很多,在这里重点论述实现农产品的优质高产价值。在当今的营养学中,人们普遍认为所谓的营养物质就是蛋白、脂类、碳水化合物以及各种对人身体有用的物质成分,但是我国的传统文化认为,谷物内除了含有具有营养的物质成分之外,还有一种有别于营养物质的精微之气,可以补益接续生命的真元之气,是谷物中不可或缺的一种营养精华,这种精微是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吸纳的天地之精气,储存于谷物子粒或根茎之内,作为粮食被人类获取,谷物内精微之气储存的多少与自然环境有莫大的关系,尤其是五运六气是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如果某年的天时气运适宜某种农作物的生长,那么这种作物就会获取较多的天地之精微,与人补益也最大,是天然的优质食粮,古人将这样的谷物称为“岁谷”。
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里面说:“食岁谷以全其真,避虚邪以安其正”,又说“食岁谷以全其真,食间谷以保其精”,经文明确提出食岁谷的价值在于“全其真”,“安其正”和“保其精”,就是说岁谷富含天地之精华,人食之可以补接生命的真元之气,“真”,“正”和“精”都是生命生机活力的源泉,是精气神的体现,皆来自谷物之内的精华,而谷物之内的精华也是来自天地之气运,可见岁谷是最补益人的最佳最优质的食粮。
所谓“岁谷”,清张志聪的注解是:“岁谷者,玄黄之谷,感司天在泉之气而成熟,食之以全天地之元真”,就是说某种农作物和当年的运气相适合,那么这种作物不但有形的营养成分更全面,而且富含天地专精之精微也更多,养人的价值也最高,因而称为“岁谷”,既当岁之谷也;所言“精”和“真”者,张志聪认为就是天一所生之精华,隐涵于谷物之中。
不管是经文记载还是后人的解释,我们可以看到,所谓的营养需分两部分看待,谷物之内的有形的营养成分和能量部分,仅可以养育我们形体的需求和机能的消耗,而生命的元气脉络和精神魂魄这一无形的部分,却必须依赖天地之精华滋养,可见古人对营养的认识要全面的多,广泛得多,深刻得多,是非常值得今天的人们借鉴。
而当今的营养学,是建立在有形质的物质基础之上,以物质所含能量的多寡来区分营养物质,显然是形而下的一种认识,而我国传统文化的这种认识却是形而上的一种见识,这种理念可以弥补当今营养学之不足。人类要提升生命的质量,在食物选择上,“岁谷”无疑是第一首选。关于优质生产方面,在《素问·至真要大论》里面,黄帝和岐伯有一段精彩的言论:岐伯曰:“司岁备物,则无遗主矣”,帝曰:“先岁物何也?”,岐伯曰:“天地之专精也”,帝曰:“司岁者何如?”,岐伯曰:“司岁者主岁同,然有余不足也”,帝曰:“非司岁物何谓也?”,岐伯曰:“散也,故质同而异等也,气味有厚薄,性用有躁静,治保有多少,力化有浅深,此之谓也”。
司者,掌握主宰之意;岁者,年的干支也,干支蕴含了当年的气运特征;备者,采摘,收取,收获之意;物者,即指药物,也泛指各种农作物。这段话意思是说,无论采药还是农作物,如果按照当年的气运特征采备,那么所采收的药材或农作物就会精微专注,达到力专而效宏的结果;而在非司岁之年采备,虽然外表看起来都是同一物种,但其精专之力不够,既经文所说“散也,质同而异等也”,其效力和营养自然逊色不堪,对农作物而言,岁谷与非岁谷来说,外看都是同一物种,但是内涵的精专之气确是大不相同的。
经文提出“司岁备物”这一命题,那么怎么做到“司岁备物”呢?这就需要根据一定的哲学理念进行推算,其实质就含有提前预测未来气候的先机,借以采备优质的药物和谷物,经文虽然以药物的采备来说事,但是药食同源,本草之类的药物和农作物都是一样的,因而这段话对农作物也是适应的。这段经文几乎涵盖了古人关于优质生产的本质内涵,优质不仅仅是数量,更重要的是质量,这也是农学预测的意义所在。
农作物是有生命的,存在于天地自然之中,受天时气候,地理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天时气候是其最主要的因素之一。在生长过程中,植物吸纳天地精华之气而生长、结实、收获,而这种精华之气在粮食作物中的多少,取决于大自然的气候特征,如果某一年的气候适合某种农作物的生长,那么天地之气运就会在对这种农作物起到一种全面的促成的作用,使这种作物生长好,成熟好,籽粒饱满,果实丰硕,富含天地之气的精华,这样的谷物,与人而言,营养更全面,价值更高,是真正天然的优质食粮。
农业预测使农事活动具有前瞻性,指导百姓有目的从事农事活动,方向明确,争取主动,不盲从,不妄动。对农业的预测,其实质是人类利用自身的智慧窥视到了自然规律的先机,事先安排好自己的农事活动,不在听从自然规律的摆布,这也是人的价值所在。
这种农业预言既可以掌握未来的气候特征,利用自然规律争取最大化的农业收成,以满足生活的需要;同时也可以对未来欠收之年做好调剂,提前对饥荒之年做好安排。这种农学思想的形成,不但丰富和深化了单纯机械的农业意识,而且使人类在与大自然的搏斗中摆脱了被动的局面,灵活掌握天地自然规律,服务于人类,形成具有我国特色的农学思想,这种思想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逐渐深入到百姓的血脉之中,流行于民间,形成民俗,成为最为朴素的传统文化之一农业预言,即是隔空预见未来之事,诚然是一桩难事,其牵扯范围甚广,物理事理之纷繁芜杂可想而知,因而要求预言要达到十分准确的程度,确实不易,能为农事活动起到指导意义,就很难能可贵了,也不失其价值之所在。《地母经》能继承和保存这一文化遗产,并使之发扬光大,已经十分难得,值得人们去挖掘开发。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点击下方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