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小生长在北方,那里一到冬天白雪皑皑、冰天雪地。零下几十度的气温,每个人都穿着厚厚的羽绒服,戴着手套帽子全副武装,不敢有丝毫马虎。
一年差不多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寒冷中度过,到了冬天,树上光秃秃的,配着会“咬人”的寒风,一片萧杀之气。
只有出太阳的时候,阳光照在屋顶上,那晶莹透亮的雪才会显出一点点生机。
我曾经因耐不住这寒冷,极想逃离,曾无数次幻想可以在一个四季如春的城市生活,当真的离开多年,梦里魂牵萦绕的竟还是那冰天雪地和儿时熟悉的味道。
冬天,地面结了厚厚的冰,大人会帮小孩子做好爬犁,这可是我们最喜欢的项目,如果再有一个小斜坡,人坐在爬犁上直接从坡上滑下来,那可是当时最刺激的游戏。
尽管寒风刺骨,可每个人都玩得很开心,丝毫感觉不出寒冷。
每当逢年过节更是热闹非常。
过年是一年当中最热闹的时节,小时的年味极其浓郁。母亲提前两个月就开始准备年货,北方的室外是天然的储藏室,东西挂在外面冻得像石头一样。
手巧的人家还会外面用水浇出冰雕的样子作装饰,各式种样的雪人随处可见。
那时最喜欢哈尔滨红肠,妈妈成袋子的买回来储备着过年吃。
冬天还有冻柿子冻梨,想吃的时候拿进来放在冷水里缓起来,等变软以后,又冰又甜,比新鲜的还要好吃。
在北方几乎没有吃过甘蔗,市场里虽时常看到,但长长的一根冻得硬邦邦的,又没人给削皮,拿回来也不知道该如何下口,所以甘蔗在印象里是不好吃的。
到了南方以后,冬天.正是吃甘蔗的时节,卖水果的小哥会把甘蔗切成小小的块,一口一个,才知道原来甘蔗是如此甘甜美味。
北方的年夜饭必要有饺子,而且这饺子定要在半夜十二点来吃,应了“交子”的寓意。
一到十二点,父亲去外面放鞭炮,母亲便在家里将饺子下锅,一家人热腾腾地吃几个饺子,就可以去睡觉了。
大年初一少不了要看扭身歌,小时侯跟着家人来到街上,长长的秧歌队伍远远走来,表演的人们打扮得花枝招展,时不时地还会逗逗人群里的小孩儿,那孩子便笑着躲进大人的怀里。
那时最佩服踩高跷的人,那长长的高跷像长在脚上一般,走在冰天雪地里竟稳稳的,看的人有些心惊胆战,走的人却喜笑颜开。
转眼到了正月十五,过了十五一个年便算接近尾声,这一天是极热闹的。
街上挂起了各式各样的花灯,到了掌灯时分,大人小孩儿纷纷走上街头去赏花灯、猜灯谜,猜中灯谜都会有一些小礼品,人们都希望能讨着好彩头,一年吉祥如意。
如今的年味儿渐渐地淡了,少了许多小时侯的热闹和乐趣,过年休息的几天也只是待在家里,或者走走亲戚。
有些民俗的东西还是不能少,少了就没有了那种感觉。生活需要仪式感,人们的精神生活需要更多的内容来充实,所以传统还是要传承下去,那是千百年来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也是我们的民族精髓,这些宝贵的财富不该被丢掉,应该受到所有人的重视。(以上图片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