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民俗面塑的装饰技法灵活多变,随表现内容变化而变化,从造型到色彩都有不同的技法,每一个技法的运用都十分精细。
造型技法
山西面塑基本技法主要为:搓、捏、擀、拍、拉、压、揪、剪、切、扎、挑、点等。造型技法以粘贴、堆叠、插架、镶嵌等为主。
着色技法
着色技法以点染、分染、勾勒等为主。不论是其采用哪种绘色技法,都需配合笔法上快准稳,力求精准到位。还需注意一点是,山西民俗面塑的色彩倾向明快亮丽,为更好的突出这一特点,晋地民间艺人通常采用湿画法,既面塑蒸制完成后趁热上色,趁热既趁湿,趁湿上色在可以一定程度上增强颜色的纯度亮度,漂亮又好看。这些用色偏向和上色技法,无不传透着晋地风土人情,地域文化性强烈且装饰效果也纯而不俗。
(1)点染技法:一般使用小号的画笔或者筷头等民间艺人比较趁手的工具进行点染。点染为局部使用技法,需明确部位和大小,先浅后深,先淡后浓,层层点划。使用点染技法的面塑讲求疏密适宜适度,过量点染可能造成色彩装饰太过花哨的视觉感,反而显得过犹不及。点染技法的装饰呈现是点缀为主,从装饰表现上来看点染不仅能打破面塑作品的苍白使其更有活力以外,还有不争不抢且不喧宾夺主的装饰自觉。
(2)分染技法:面塑中的分染指的是第一遍的渲染,第二步的铺染和最后的打毛。民间艺人习惯将这些讲究先浅后深,先淡后浓,一层一层分步上色的统称为分染技法。有的面塑是在蒸制结束后进行分染,这种分染是取一种颜色从上到下进行系统染色,这一个颜色整体晾干后再上第二种颜色。
些许经验老道的民间艺人在采用这种染色技法时可同时对多个面塑作品同时上色,每一个每一遍上色到哪一步哪个位置,他们了然于胸,掌控自如。上色时首先是第一遍整体平铺黄色,等黄色晾干后再上红、粉、绿等颜色。另一种分染技法在和面时就开始进行,作品中红色花朵装饰部分,其颜色是在和面时就加入食用色素提前入色形成彩色面团,塑形后直接蒸制即成的,但这种染色方式虽然色彩均匀好看但会掩盖精面本色,丢失一部分朴实感,且在颜色上不能更好的呈现层次分明感。
在一件作品中很少过多使用。剩余装饰部分色彩一样,蒸制后分层上色。现下,为了提高民俗面塑的美观性,增加了一些新的装饰手法,在上色完成之后,会撒上一些装饰金粉或者刷一层甘油让面塑作品更加好看,这种装饰手法为面塑添彩不少。
(3)勾勒技法:勾勒技法在山西民俗面塑中最常用的颜色是黑色,细笔取色在面塑上画出或长或短,或粗或细的线条。作品中黑色线条所示,顺势为“勾”,逆势为“勒”。勾勒技法讲究根根分明、笔笔皆稳,对民间艺人的控笔能力要求较高。勾勒技法的采用,会增强面塑作品的细腻感,更显精细的同时也为民俗面塑的整体装饰锦上添花。
在绘色技法上,值得一提的还有山西阳城民俗面塑中的“焙”,严格来说这种技法不能称之为绘色,它的着色技法主要靠“烘”,最终呈现颜色为焦糖色,这种面塑颜色更显稚拙朴实,地域性极强,风格迥异。在当地,关于焙面娃娃面塑的形成有一个流传已久的故事,据传在光绪年间,北方地区连年大旱灾情严重,白性食不果腹,严重到了人吃人的地步。朝臣知晓后向光绪皇帝反映此事,寻求解决办法,奈何小皇帝不谙世事难以体恤百姓疾苦,不以为然的道:“只要朝廷有粮吃,民间人吃人怕甚”。
慈禧太后听闻十分不悦,传旨下去不准百姓人吃人,让其捏制面娃娃食用。因古代交通不发达,送信不便,此懿旨传至北方地区之时,灾情已过,但幸存的人还是遵循旨意,制作面人食用,当时恰逢农历七月十五,由此也就形成了习俗,延续至今。
说回现今阳城焙面娃娃面塑的着色工艺,它是在面塑捏制完成后,将熬制好的糖稀,避开脸、手等部位反复涂抹均匀,放置于特制的烘焙工具中用微火烤制形成的,除此之外不使用其他任何色彩。因此,山西阳城的焙面娃娃面塑的上色技法和色彩呈现与众不同,自成一派。
推陈出新的材料修饰技法
现今,山西民间艺人为了塑造更加活灵活现且富有新意的面塑艺术品,会适当用一些现代材料,如玻璃珠,塑料花蕊、塑料眼珠、金粉、细树枝、塑料亮片等,用其辅助配合主体,呈现出更好的装饰感和艺术感。甚至不乏一些民间艺人更为果敢,锐意求新,将面塑艺术品与多种综合材料融合,创作出了许多新奇有创意的面塑作品。
将面塑与瓷器、塑料盘、木质脚架相结合,重构设计出新奇别致、独具一格的艺术品,创造出了面塑的新面貌和不一样的艺术美感。无论什么事物,停滞不前不愿发展都将走向灭亡,对于山西民俗面塑来说,它需要踵事增华,寻求机遇,才能踔厉奋发。
山西民间艺人或许早已意识到这一点,故而不论是在面塑题材上还是材料配饰上,他们都在努力的探索,不停的尝试,积极的融合,学习汲取新时代的艺术精华和艺术手段,完善自身的艺术工艺流程和技法,为山西民俗面塑更好发展而奋勉。
通过对山西民俗面塑的装饰流程和技法梳理研究,不难领略山西民间艺人的工艺态度。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有什么样的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山西民俗面塑从基本程序到装饰流程和装饰技法,每一个步骤都体现着民间艺人的认真专注,他们力求把每一步都完成的尽善尽美,尽可能把所有流程都细化到极致,在整个装饰塑造过程中沉心静气专心致志的投入作品,只为呈现一个完美的面塑艺术品。
受访民间艺人白仙娥女士曾说:在这个新时代,山西民俗面塑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受保护不容易,它能不能再次扬帆起航,在现代舞台上有别样精彩的表演,对他们来说有重要意义。
他们这些民间艺人肩负着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使命,深知想要将面塑艺术传承发扬的更好,就必须将它塑造的更好,而将它塑造的更好不是靠嘴上说说就能实现的,要落实在行动上,所以不同于以往的随心随意发挥,他们越来越注重科学严谨的流程,每一步的制作过程和顺序都制定出详细的计划,同时也不断的去思考,去尝试如何让面塑作品的整体装饰呈现更精良,更是竭力去创新面塑,将面塑与当下热点事件、体育、时事等内容相结合,为面塑艺术品博取更多的展示机会,让面塑艺术品有更多的契机出现在大众视野,引起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