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百家号文史领域春节特辑独家供稿。在山西省,有一个叫武乡县的小地方。这里每到逢年过节,不管你是要唱几天的大戏,还是要放多长时间的烟火,压轴的节目始终只有一个,叫顶灯。顶灯是个什么节目,怎么有这么大的魅力,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武乡县位于太行山西麓,山西省东南部。这里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活动,在西汉就被设为县。在这个风景秀丽,人杰地灵的地方,每到逢年过节,都要举行顶灯社火仪式。顶灯通常在夜间举行。参加顶灯表演的,多为青壮年小伙子。统一穿上黑色的衣裤,腰间扎一条白色腰带。他们还要在头一天,彻底将自己剃成光头。表演前,用油彩在脸上画上各种京剧脸谱。同时,这里划重点,考试要考的。就是还要在已经剃光的后脑上画出另一张脸。这样,表演者就如同《镜花缘》里两面国的人,有了两张脸。这两和脸画可以是威武,可以是诙谐,甚至可以是爱啥啥。顶灯的道具并不复杂,家家都有。拿来一只碗,大小,材质都没有要求,只要能顶在脑袋上就行。在碗里放上沙土,插一根燃着的蜡烛,或一盏小油灯。当然,还可以对碗进行装饰,用彩色的纸板,剪出镂空的图案,围在碗的四周。既能起到防风的作用,让灯光透过镂空的图案,还进一步增加了美感。图案多为五谷或家禽,最爱欢迎的是把碗包装成白菜形。接下来,就是需要一定功夫的表演了。在打击乐器的伴奏下,人们排好队形,身形随着手臂的甩动翩翩起舞。或是左右摇摆,或是上下起伏,如风拂杨柳,如龙翔凤舞。而队伍的变化更是多种多样,仅有名有号的就有什么大穿堂,九曲星,蛇蜕皮等等。为什么说表演需要一定功夫呢?你忘了光头上顶着一碗灯呢吗?因此,要求表演者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一项技能就是:不管表演者怎样动,都必须保证脖颈以上的部位纹丝不动,让脑袋与顶灯连成一体,并且要一直保持一种水平状态。否则,就很可能灯碎,火起。这也是这项活动的难点和独特魅力所在。可顶灯的魅力远不只在表演上。它的起源目前有三种,同样充满了神秘。一种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当时的武乡县是个小国。国虽然不大,但国君却很勤奋,每天天不亮就要上朝。那上朝的路上怎么解决照明问题呢?手下人就想出了一个办法,把灯顶在脑袋上,排成一路。您是不是觉得,这应该是最早的路灯呢。反正这个发明最后被民间学去了,还发展成一种习俗。第二种就与后赵皇帝石勒有关。当年石勒还没称帝的时候,一次带着队伍被官兵围困住了。得突围啊,不然就没有后来的后赵了。要怎么才能突围呢?石勒想了个办法:等到天黑的时候,让手下人画上可怕的脸谱,再在头上顶一盏灯,然后分散突围。这招确实高明,一来给大家照了脚下的路;二来官兵借着灯光一看,还以为遇到鬼了呢。突围成功的石勒最终当上了皇帝,他就把当年的这项发明变成了一种习俗。第三种起源自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我们通常知道的诸葛亮设坛,是在赤壁之战时借东风那次。事实上,诸葛亮还设过一回坛。在北伐中原时,他曾在五丈原设立了一个观星坛,用来观测天时,预测战事。观星坛分三层,按照八卦的位置,分别要一位武士顶灯站岗。当然,少不了不准擅离职守,不准交头接耳等要求。后来,因为人们对诸葛亮设坛神秘力量的向往,这个武士顶灯的行为就被人民变成了风俗。多少年来,许多传统习俗有的变味了,有的甚至消失了,唯有这顶灯,始终没有大的改变,一直流传了下来。让我们今天有幸在欢庆节日的同时,还能体会到古老民族那独特的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