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3 19:03:00
这个春节总要来趟山西,和喜欢的人一起,看传统的木板年画儿、感受粗狂豪放的威风锣鼓、试着给爱的人剪个年味十足的窗花、再一起举着糖画回忆童年……让所有美好的记忆凝固在这里,山西的年味里都是爱的味道。木板年画过大年,贴年画,每逢春节,人们习惯在大门上、窗户上、灶台上贴上一张张寓意不同的年画。自然不能少了传统绛州木版年画。绛州木版年画发端于宋金,兴盛于明清,是一种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民间艺术形式,更是一份珍贵的民间印记。上色、覆纸、拓印,手法娴熟中,一张张精美的年画便呈现在眼前,令人眼前一亮,透着浓浓的年味。威风锣鼓过大年最有看头的还得是咱“锣鼓之乡”的山西临汾威风锣鼓。在这里过大年最热烈的方式就是威风锣鼓,这也一直是最能体现年味的方式之一。每年的正月十五,刚劲有力的“威风锣鼓”表演都会在这里亮相。晋南威风锣鼓是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形式,这种锣鼓演奏形式开始于尧、舜时代,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威风锣鼓古朴典雅、纯正健美,蕴藏着强烈的艺术魅力和感染力,是中国鼓乐的经典。气势磅礴,慷慨激昂,粗犷豪放,威武雄壮就是“天下第一鼓”的临汾威风锣鼓。剪纸山西的剪纸那是响当当地,最古老的传统民间艺术之一。春节家家挂挂签、贴窗花。山西剪纸分为单色剪纸和彩色染刻纸两大类,前者分布较广泛,遍及晋南、晋东南、晋中、晋西北,后者多集中于雁北一带,其中尤以广灵称最。各种形式的民俗剪纸被民众应用到衣、食、住、行、用、乐中装饰环境、美化生活表达着新的一年人们的美好愿望。民间社火山西民间社火是中国传统大年,也就是农历春节期间的民间自演自娱活动,其由来已久、源自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与火的崇拜。山西的民间社火,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据统计,全省约有多种,按其形式可分为锣鼓类、秧歌类、车船轿类、阁跷类、灯火类、模拟禽兽类、模拟鬼神类、武技类等。面塑腊月里,家家户户根据自家喜好,揉搓剪捏,做出各种造型的面塑,来增添新年的喜庆氛围。“有馍就有事,有事就有馍”在山西准备花馍面塑是一种特殊的饮食文化,大到岁时礼仪、传统节日小到娶妻生子、乔迁入居面塑的参与是必不可少的山西东、西、南、北,不同地区的面塑,又有着不同的风味。不同色彩、造型、用途的面塑,都代表着不同地区山西人的风俗习惯。糖画过大年怎么能少了糖画?糖画是每个人童年时期过年最美好回忆。无论寺庙集市,还是风景名胜,或者是学校街道,随处都可见糖画的小摊。因亦糖亦画,可观可食,饱受大众的喜爱为一时的流行物,因此民间流传有很多关于它的俗称,比如“倒糖人儿”、“倒糖饼儿”或“糖灯影儿”。糖画,顾名思义,从它的名字就能知道是用糖做成的画。糖画属于传统民间手工艺,以糖为材料来进行造型的,所用的工具仅一勺一铲一签。据考,糖画最早的渊源是来自于明代的“糖丞相”。清代小说家褚人获的《坚瓠补集》里记载:“明俗每新祀神,“熔就糖”,印铸成各种动物及人物作为祀品,所铸人物“袍笏轩昂”,俨然文臣武将,因故时戏称为“糖丞相”。”后来历经各个朝代艺人在此基础上创新工艺,将印铸图案的手法改为用小铜勺描绘图案,就变成了我们儿时记忆中的模样。秧歌过年闹红火,最有过年气氛的还得是山西的秧歌。山西秧歌众多,较为出名的为祁太秧歌。祁太秧歌是一种民间戏曲艺术。属于晋中盆地民间自编自演的小曲、杂说、歌舞、戏曲的综合体艺术。它以农村生活故事、民间习俗、传闻软事等为题材,以优美的曲调和表演形式,真实地反映人民生活,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每逢元宵节闹红火时,各地大搞龙灯、旱船、背棍、高跷以及鼓乐欢奏等活动,大大小小的舞队极其普遍。其中的扮演者在舞蹈间歇唱支小曲,渲染气氛,载歌载舞,歌舞结合,这种形式就是祁太秧歌的起源。刺绣民间是山西刺绣的生长地。山西民间刺绣有着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图案纯朴,这些来自民间的刺绣艺术品,大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山西民间刺绣无论晋南还是晋北,山区或是平原,都因其古老文化和地理条件的影响,显得率真,尤其作为服饰刺绣,是与人的性格相协调/相适应而存在。山西各地的刺绣都有它们独特的形式:有的华丽精美,有的庄严清晰,有的简单精制。刺绣作品有三种,衣服、日常用品和典礼装饰。在传统衣服上,刺绣通常用来装饰领子、袖子和童鞋、围兜和童帽。戏曲山西戏曲,山西省的地方戏曲艺术历史悠久、种类繁多,在中国戏曲舞台上占有重要地位。蒲剧、晋剧、北路梆子和上党梆子是山西地方戏曲的四大支柱,称为四大梆子。四大梆子系同根异枝,一脉相承,为梆子腔的正宗。炕围画炕围画亦称墙围画、墙围,在我国北方较流行,作为山西地方文化中一支地域性很强的造型艺术形式,是壁画、建筑彩绘、年画的复合体。吕梁地区、晋东南地区、晋中地区、忻州地区、雁北地区均有分布,其中尤以原平、代县的炕围画最为著名。炕围画历史悠久,绚丽多彩,影响深远。这个春节来山西过大年,阖家团圆中,赏民俗,感受浓浓的年味儿,没有比这更幸福的了。来源:最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