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正月初一是1月24日,而大年三十是年的2月11日,那这里面就有两个立春节气了所以年又称之为双春年。
而民俗中有句俗话流传最广的是“寡年无春,不宜结婚”的说法,那这个说法从何而来呢?今天就聊聊民俗中的双春年与无春年是什么意思!
双春年,即是指在一年之内出现了两个立春节气。双春年是中国纪年历法中出现的独特现象,其实是阳历和阴历之间的“阴差阳错”造成的。阳历,是按照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规律制定的,地球公转1周为1年,分12个月,算做天(闰年则有天)。阴历是按月亮盈亏变化的规律制定的,以月球绕行地球1周为1月,一年为12个月的一种历法,实际天数为天。中国的历法就是结合太阳和月亮运行的周期制定的。这样,在阴历和阳历之间就出现了11天的偏差,于是在阴历中出现了“闰月”,来解决阴阳历中出现的时间差问题。
民间关于双春年流行着很多俗语:山东、河北一带,有“一年两个春,豆子贵如金”的说法。认为一年两春,不利于大豆的生长,湖北、河南一带,有“一年两头春,黄牛贵似金”,
又因“春”代表吉祥,俗语有:“双春兼闰月,结婚好时年”,所以民间有主张“双春年里结婚大吉大利”的。有些人为避忌在无春年(即无立春日之年)里结婚,便有意提前婚期,赶在双春年里办喜事。如果实在无法提前办理,便又会推迟婚期在下一年有春年里再办喜事,以求大吉大利。
“无春年”是指农历全年都没有立春的年份。为了适应寒暑的变化,古人在农历中每19个年头加入7个闰月,导致19个年头里有7年里没有立春。
无春年也叫盲年,在民间民俗中,盲年有很多避忌,例如:不宜结婚嫁娶,修坟移墓,动土建梁等。因为人们认为立春后,气候和气场都开始改变,每个人的时运会开始面对不同新的变化,有可能是转机或是危机。而“无春年”阴盛阳衰,对一年的运势会造成很大的影响。
而民俗中流传最广的是“寡年无春,不宜结婚”的说法。其实在这并不科学。无春年的·出现仅仅是历法上的问题,是我国的天文历法历法规律的产物。历史上使用过的历法,有阳历、阴历和阴阳合历,“盲年”是阴阳合历“置正”后出现的结果,并且除了无春之外,还有“单春”,“双春”的情况。因此,寡妇年与是否适合结婚并没有直接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