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不同的风土人情,
每个民族独特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也让他们有着与众不同的年俗。
今天就来了解一下
是广西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
都有哪些不一样的年俗。
柳州鱼峰歌圩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柳州有个鱼峰山,山下有个小龙潭;终年四季歌不断,都是三姐亲口传。”鱼峰歌圩是柳州劳动人民自发聚会唱歌、交流情感、自娱自乐的民俗文化空间,也是本地及周边县市民间山歌活动的中心。
特别是春节、三月三期间,歌手们自发结伴对唱山歌,围听者甚众,歌手们即兴创作、出口成歌,且用词诙谐生动,常常让听者为之捧腹与钦佩,场面欢快热烈。而在柳州农村,山歌活动更是无处不在,田间地头、河畔山坡、屋前屋后都是唱山歌的场所。
鹿寨壮族打龙习俗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鹿寨壮族崇拜龙,并有崇拜祭祀礼俗。“打龙”是融合了龙的信仰、故事传说、武术、杂耍、壮族山歌等元素的一整套传统游艺表演。而“龙”的形象有些特别,更近似于“狮”,故是把“龙”的信仰赋予在“狮”的形象中。
鹿寨壮族“打龙”队伍至少由12人组成,全套分七个部分组成,需进行5-6个小时。每逢庙会、进新房、结婚等都有“打龙”的助兴表演,春节期间从大年初四开始“打龙”队伍就被壮族各村各寨请去表演,直至过完农历二月社才返回。
融水壮族唱龙亭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融水壮族聚居的乡镇有“唱龙亭”的习俗,“龙亭”制作精巧,以竹篾、铁丝、棉纸扎糊而成,高达2.8米,宽约1.6米,分四层而制。各层分别为龙宫、亭、台、楼阁,附有双龙绕柱、双凤朝阳、八仙过海等装饰,形态栩栩如生。
春节期间由千名未婚、父母双全、体格健壮的男青年抬着“龙亭”随舞龙队出村巡游。舞龙拜年完毕,东道主邀请客人唱龙亭。唱龙亭内容广泛,曲调清新动听,民众喜闻乐见。
三江壮族草龙编制技艺
(自治区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三江壮族草龙编织技艺是伴随着当地重要的民俗活动“舞草龙”发展形成的传统技艺。每年正月十二,三江县和平乡一带的壮族百姓会将稻草扎制成龙的造型,并在龙身插满香火,绕村起舞,绕田间祈福,敬奉龙神,祈求风调雨顺。
来源:柳州市群众艺术馆
图片:仅做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综合编辑:柳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