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分别位于蜀
TUhjnbcbe - 2024/8/31 0:11: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医生 http://www.zherpaint.com/m/
                            

北京时间10月6日上午,在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召开的国际灌排委员会第73届执行理事会上,年(第九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公布,四川省通济堰、江苏省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和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4个工程全部申报成功。至此我国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已达30项,几乎涵盖了灌溉工程的所有类型。我国已成为灌溉工程遗产类型最丰富、分布最广泛、灌溉效益最突出的国家。

这四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长啥样?有啥特色?大伙儿跟随一张张精美图片“云”游览。

四川通济堰:千年灌区浇灌天府粮仓

四川通济堰位于成都平原中部,灌区呈菱形。千百年来,灌区引源源清水浇灌天府粮仓。

看历史,通济堰始建于公元前年,距今已有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治水实践中,通济堰运行自成一体,形成了“冬闭春开,平梁分水”的治水原则,创造了“以篓易石”“铁壁筒”等工程技术,创造了“堰工局”“堰长制”等独具特色的水利管理体制。

图为:风景如画的江鱼堤节制泄洪闸枢纽。(水利部供图)

图为:气势恢弘的渠首拦河闸。(水利部供图)

看特色,通济堰是科学、完整、规模庞大的灌溉工程体系,拦河坝长九百多米,历史罕见。在成都平原灌首工程中首创以竹笼垒石为堤的“活动坝”。这既充分利用了水资源,又最大限度减少工程对自然河道的影响。灌区内干支斗渠的排列呈辫状布置,有助于提升防洪能力。

图为:通济堰灌区的辫状渠系示意图。资料照片

看功能,通济堰灌区现在作为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承担着向成都、眉山2市4县(区)提供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灌溉面积达52万亩。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万垛耸立、稻田棋布

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核心区位于江苏省兴化市。古人在此架木浮田、垒土成垛,形成高出水面1米以上的田块,呈现出万垛耸立、河网密布、稻田棋布的景观。

看历史,唐代以来,当地群众为了应对水患灾害,筑圩堤,建排灌设施,逐步发展成包含圩堤、灌排渠道、水闸等在内的复合灌排工程体系,并沿用至今。

图为: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风光如画。(水利部供图)

图为:垛田上农作物长势旺盛。(水利部供图)

图为:垛田星罗棋布。(水利部供图)

看特色,兴化垛田灌排工程体系是国内外唯一、里下河腹地独有的、分布在兴化湖荡区的高地旱田灌排工程体系,在灌溉与排水工程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和独特的代表性。

看功能,垛田灌排工程体系创建后,改善了区域自然环境、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增加了粮食产量和人口承载力。独特的水利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多彩的民俗文化成为发展旅游产业的宝贵资源。

浙江省松阳松古灌区:古堰、古塘、古井的“活态博物馆”

浙江省松阳县四面环山,中部为松古平原。瓯江流域一级支流——松阴溪,横贯松古平原。自汉代开始,古人因地治水,建了数量庞大的堰、渠、塘、井。到明末,松阴溪流域已建成完善的灌溉工程体系,总灌溉面积达16.6万亩,成为浙西南最大的产粮区,称为松古灌区。

图为:松古灌区景色壮美。(水利部供图)

图为:松古灌区白龙堰风貌。(水利部供图)

图为:松古灌区午羊堰风貌。(水利部供图)

看历史,自汉代开始,古人在松阴溪流域依势筑堰建渠,分片“开圳引水”,逐步建成以松阴溪主支流为水源,堰堤密布、圳渠交错的灌溉网络。灌区工程体系在明清时期臻于完善。至明末清初,境内有古堰处,古塘、古井百余处。

看特色,松古灌区是中小流域古代灌溉工程典范,历史上不同时期修建的引水、蓄水、提水等水利工程依旧发挥作用。这里还有古代瓯江流域最早的水文观测,芳溪堰下游的“牛窦潭”有一巨石,形似潜在水中的“牛背”。古人观察“牛背”入水深浅,预测旱涝。

看功能,灌区为当地渔业、茶叶、蔗糖、稻米等产业发展提供了水支撑,一幅“粮满仓、鱼满塘”的丰收画卷在灌区徐徐铺展。

江西省崇义县上堡梯田:陡坡梯田垂直落差近千米

上堡梯田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崇义县西北部山区,面积约有5.1万亩,主要分布在上堡、丰州、思顺三个乡(镇)26个行政村。梯田最高海拔米,最低米,垂直落差近千米,最高达62梯层,被称为“世界最大客家梯田”。

图为:上堡梯田风景秀美。(水利部供图)

图为:筑坝引水灌田。(水利部供图)

图为:古渠自流灌田。(水利部供图)

看历史,上堡梯田开发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先秦时期,兴起于秦汉时期,成熟于宋元时期,完善于明清时期,距今至少年历史。

看特色,上堡梯田,以山为田,因山成形、因水而兴,属于陡坡梯田。它不仅包含了可持续利用的水源蓄水工程、科学的灌排系统工程、先进的节水工程、完整的田间配套工程,还形成了森林—水系—梯田—村落的农业生态体系。

看功能,目前上堡梯田粮食平均亩产已达余斤。其建造管护经验,为坡耕地治理、水土保持工程提供了宝贵经验。大量的遗址遗存,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历史价值和考古价值。

透过悠悠历史,感受古人智慧。特有的自然气候条件,使灌溉成为我国农业发展的基础支撑,历史上建设的数量众多、类型多样、区域特色鲜明的灌溉工程,许多至今仍发挥功能。

接下来,如何保护利用?水利部有关负责人介绍,延续至今的灌溉工程遗产是生态水利工程的经典范例,水利部门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的申报与可持续保护利用为契机,研究总结科学技术、文化价值及管理经验,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1
查看完整版本: 我国新添4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分别位于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