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明清时期的元宵民俗
TUhjnbcbe - 2024/8/1 21:46:00
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助力白斑圆梦征程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导读:明清时期的元宵民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汉魏时期形成,唐宋有了明显发展,道教将它视为三元节之首,为上元节,为天官赐福之辰。明清时期成为新年与元旦呼应的重要节日。元宵在清代称为“灯节”。元宵张灯习俗大约由汉代祭星与佛教燃灯礼佛仪式融合而成,唐宋时期的元宵灯会繁盛,明清元宵的灯会虽然从规模上不及前朝宏阔,但其张灯时间更长,灯具品类更多,灯会设计更精巧,元宵张灯习俗也更为丰富多彩。

明代南方元宵灯会同样热闹,福建人尤其重视灯会,明人谢肇淛说:“天下上元灯烛之盛,无逾闽中者。”闽方言以灯为丁,每添设一灯,则俗称为“添丁”。有人自十一夜开始燃灯,至十三日晚,则家家灯火,光照如同白昼。直至二十日晚,薄暮,市上儿童即连臂喧呼,名为“求饶灯”,大约至二十二夜灯火方熄。福建元宵如同京师有十夜灯会。富人家庭的妇女乘轿出行,贫者步行,从数桥上经过,谓之“转三桥”。

浙江杭州亦是南方明代元宵灯会繁盛之区,张瀚说除京师外,“若民俗最盛于杭”。杭州正月十五前后张灯五夜,在元宵节前,灯市即开,出售各色华灯,其像生人物,则有老子、美人、钟馗捉鬼、月明度妓、刘海戏蟾之属;花草则有梔子、葡萄、杨梅、柿橘之属;禽虫则有鹿、鹤、鱼、虾、走马之属;其奇巧则有琉璃毯、云母屏、水晶簾、万眼罗、玻瓶之属。而豪家富室则有料丝、鱼鱿、彩珠、命角、镂画羊皮、流苏宝带,品目岁殊,难以枚举。元宵节时,好事者或为藏头诗句,任人商揣,谓之猜灯。

清代的元宵灯市依旧热闹,只是张灯的时间有所减少,一般为五夜,十五日为正灯。北京元宵的灯火以东四牌楼及地安门为最盛。其次是工部、兵部,东安门、新街口、西四牌楼“亦稍有可观”。花灯以纱绢、玻璃制作,上绘古今故事。冰灯是清代的特殊灯品,由满人自关外带来。这些冰灯“华而不侈,朴而不俗”,极具观赏性。放烟火是清代北京元宵灯会的项目之一。

清代南方元宵灯会依然兴盛,苏州灯在宋代就著称于世,元夕张灯“以苏灯为最”。清代灯市货郎出售的各色花灯,品类如同明代杭州。苏州元宵用松枝竹叶在通衢扎棚,白天悬彩,晚上燃灯,阊门之内。除街道张灯结彩外,家户店铺,神祠会馆都燃灯庆祝,平民人家在中堂点燃两根大蜡烛,安排宴席,互相观赏。当时“华灯万盏,谓之灯宴”。游人以看灯为名,结伴闲游,通宵不绝。苏州也有放烟火的节目,各乡社庙放烟火,集数十架于庭,次第燃放。

清代苏州除灯火色彩的繁华外,还有“闹元宵”的节俗,“元宵前后,比户以锣鼓铙钹,敲击成文,谓之闹元宵,有跑马、雨夹雪、七五三、跳财神、下西风诸名。或三五成群,各执一器,儿童围绕以行,且行且击,满街鼎沸,俗呼走马锣鼓。小戏表演是元宵节节俗项目,北方乡村耍社火、唱秧歌、打太平鼓,南方乡村演花鼓戏、唱采茶调。清代湖北黄安正月十五前后舞烛龙,俗以此“压灾驱疫”。还有采茶灯,以十二个童男扮女妆,各人带灯一具,称为“茶娘”,唱采茶调,每月一曲,每曲以“采茶”二字起兴。城乡妇女十五结伴同游,称为“荡元宵”。

猜灯谜是苏州元宵节俗之一,人们将谜语粘贴在灯上,“任人商揣,谓之打灯谜。”猜中者可获得巾扇、香囊、果品、食物等奖品。吃元宵。元宵是一种节令食品,明清正月十五吃元宵成为时尚。明朝京城在初九之后,就开始吃元宵,元宵用糯米细粉制成,圆形,内包核桃仁,白糖为馅,大如核桃。江南称为“汤团”。清代苏州人称为圆子、杭州人称为“上灯圆子”。在祭祀祖先之后,家人老乡一起享用圆子,取其团圆的意义。

拜紫姑是明清时期元宵夜的一项女性民俗活动。明朝北京在正月十五前后夜,妇女扎一草人,穿上衣裙,号称姑娘,有两个女童扶掖,以马粪祭祀,打鼓,唱神歌,祈祷三遍,姑娘神就会跃动,以草人立拜,还是倒地不起,定休咎。这样的活动一定不能有男子出现。明代江南元宵也要拜姑娘神,杭州妇女人家在元宵召帚姑、针姑、苇姑、筲箕姑,以卜问一岁吉凶清代苏州“望夕迎紫姑,俗称接坑三姑娘,问终岁之休咎”。

明清时期,正月新年里各地有许多的庙会。庙会是岁时节日的补充形态,它与城市民众生活有着紧密的联系。明代北京较多的是香会,元旦日,到东岳庙烧香,元旦到初三,男女到白塔寺绕塔。白云观庙会最为盛大,每至正月,自初一起,开庙十九日。游人络绎,车马奔腾。十九日这天最盛,称为“会神仙”。江南苏州新年逛庙会成为习惯,其中苏州城中的圆妙观,是游人最集中的地方。观左右门名吉祥、如意,人们穿行二门,以取新年吉兆。

文/小历说历史

(声明:本文由小历说历史原创,素材来源于网络,带你领略历史风采)

1
查看完整版本: 明清时期的元宵民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