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吕夫年出生,京津冀著名的老中医。张家是中医世家,张吕夫祖上世代为医,到他时已是第11代。张家以儿科、妇科为专长,祖父张广元、父亲张宇石医术都非常高超,在北京非常有名,分别被当地百姓尊称为“小儿张”。
在中医界有一句俗话:宁治十男不治女、宁治十女不治一小儿。因此,儿科又被称为“哑科”。这是因为孩子小病情问不清,同时,大夫一摸脉,孩子就哭闹,难以准确诊断。此外,小孩子的耐受力比较差,用药的量在毫厘之间,所以儿科病是最难诊治的。从事中医儿科,需要比较大的勇气,而能够称得上“小儿王”的,绝对是医术非常精湛的大医。
作为闻名于京津冀地区的“小儿张”第11代传人,张吕夫不但在医治小儿疾症方面完整地承继了家传,而且进一步扩大了“小儿张”的影响力,尤其以用中草药治疗急症为见长。
和很多出身中医世家的孩子一样,张吕夫的童年就是在祖父和父亲的诊所里度过的。由于每天都围在祖父和父亲身边转,看他们诊脉、开方,自然而然地对中医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而祖父和父亲也有意识地引导他,四五岁时,他就跟着祖父认识了很多的中草药,而且把《汤头歌诀》当成儿歌来背诵。按照当时的规矩,熟练背诵了歌诀后,就可以上手接方抓药了。年纪稍长,张吕夫就开始帮祖父和父亲加工和整理药材,并在父亲的指导下品尝和闻各种药材的气味、味道,时间一久就精通了各种药物的药性。
如果你在自学中医,下面这本《汤头歌诀》,建议要多读多背,这样会有利于对于中草药的利用。
作为中医世家的孩子,当然不会满足于当个抓药的伙计,于是在熟悉了各种中草药的药源和药性之后,他开始追随在祖父和父亲身旁抄方问诊,阅读中医典籍。学中医是非常讲究悟性的,对很多知识的了解不能单纯依靠医书,而是必须经历一个比较长的临床实践过程。而张吕夫作为中医世家的孩子,拥有得天独厚的实践基地。因此,张吕夫的医术进步很快,10多岁时开方配药有模有样。新中国成立后,张吕夫全家迁居北京,17时拜我国著名的伤寒学派学者陈慎吾教授为师。有家学渊源,有名师相授,有悟性加持,有勤奋刻苦,想不成功都难。不到几年,他的医术就突飞猛进,历经多年的积累后,他逐渐成长为“小儿张”真正的第11代传人,一时名满京城。
张吕夫看病,诊断方法多种多样,舌诊、脉诊、指诊都用上,他号脉奇准,总是准确地说出患者的症状,令人称奇。
对此,张老先生却不以为然。他说,诊脉其实就是一个聆听疾病反应的过程,也是中医最基本的技能。一个真正的中医都可以通过诊脉来了解人体五脏六腑和阴阳气血的变化,因此并没有什么神奇之处。这是一门科学,只不过现在真正懂中医的人不多了,所以才成为了“传奇”。
除一般儿科疾病外,张老对儿童智力低下的治疗也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很多患儿经张老调治后记忆力和理解能力明显改善。
虽然张老主治儿科疾病,但张老并不局限于此。他认为,医学是一通百通的,因此,他花费了很多的精力来研究杂症,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张老先生认为,许多杂症和慢性病虽然一时无碍生命,但是非常折磨人,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健康有损的。很多病用西医的方法查不出病因,找不到治疗的方法。而中医注重整体观,讲究辨证施治,往往能够洞悉到表面症状下的真正病因,进而对症下药。
他举例说,比如最常见的咳嗽,西医认为这是呼吸系统的疾病,但中医则不这么认为。《内经》中说得非常清楚:“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看似简单的咳嗽,在中医是分为肺咳、心咳、肝咳、脾咳、肾咳等很多种类。因此,一些西医久治不愈的咳嗽,中医往往很快痊愈。
张吕夫治病始终坚持一个原则:既要继承前人的经验,但是又不能拘泥于此,要结合现在病例的具体情况进行深入的研究,从而辩证施药,开方救人。
如果你对儿科有所研究,或者想要学习一些儿科杂病的调治,下面这本《中医儿科杂病调治》可以学习一下。
如果有时间阅读以下文章,或许对你有更大帮助:
著名中医陈慎吾,对《伤寒论》治学尤精,被称为“伤寒论大家”
倪海厦自学成才,擅长用奇方治重症,扬名西方,有人评价毁誉参半
中医张仁济,独创“中医抗癌免疫法”,被称为“中医抗癌第一人”
注: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