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肚子长得不够高别担心浦东36个
TUhjnbcbe - 2024/6/9 18:30:00

又是一波降维打击的寒潮即将来临!

冷暖交替之际,一些小朋友容易出现感冒等不适症状,家长们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家门口附近就能看病就好了。

最近,新手妈妈小孙就完美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住在张江,今年10月,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周五下午开儿科门诊了,我特意签约了儿科的小张医生。”三天前,小孙的女儿呕吐、低热,她先咨询了小张医生,医生判断孩子没有大问题,先在家处理一下,观察半天看看。“果然,半天之后娃的热度就下来了,活蹦乱跳的就跟啥也没发生过一样。”小孙说,能在社区签约一个儿科医生“太方便了”。

如今,浦东36个街镇全部开设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门诊服务,有娃的家庭都可以签约儿科特色的全科医生(家庭医生)了!

小布梳理了一下:

*年,以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为核心,浦东开始建设儿科医疗联合体。

*后来,区域内10医院、11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相继单独开设了儿科门诊服务,4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全科医生均可提供社区儿科诊疗服务。

*今年,实现了36个街镇的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由全科门诊提供儿科诊疗服务。

*此外,有14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由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指导的儿童哮喘门诊。

*通过以上多种形式的门诊,为浦东新区儿童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

这一波儿联体建设,

也让老牌社区儿科服务焕发了生机。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泥城卫生院就提供儿科诊疗服务。年,泥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重装上阵,在新院区的门诊二楼开设了儿保、儿科一体化服务区域。

11月中旬一个普通的早晨,小布在泥城儿科现场看到:医院一开门,一波来打疫苗的孩子先到了。其中,有第一次来的新生儿,儿童保健医生简单询问了情况后,安排家长到儿科门诊去做专业儿科检查;家长穿过一个玻璃门就到了儿科门诊,儿科专业医生汪燕萍娴熟地为孩子做了保健检查,给了专业指导之后家长满意离开。

潘女士抱着刚刚一百天的二宝来看诊,她说:“我家大宝已经16岁了,一直就看汪医生,现在二宝也来找汪医生,放心。”虽然六院临港院区也有儿科,潘女士说:“去六院开车也要20分钟,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只要走六七分钟就到了。而且,汪医生是我们全家的家庭医生,就像朋友一样,更加贴心。”

汪燕萍医生是本地人,年就来泥城做儿科医生了,后来,浦东儿联体建设又给她“送”来了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的“师傅”,“我们的技术提高了,群众更信任了,最多的时候一天门诊量可以达到七八十个。”汪燕萍说,因为疫情,经过家庭医生指导,有一部分患儿不用来门诊看诊,“一周五天儿科门诊,每天门诊量在40个左右。”

潘女士的二宝饿了,小脑袋转来转去找奶喝,潘女士立刻熟练地走到隔壁的母婴室,换尿布、喂奶,就像在自己家里一样。

小布了解到,儿联体实现“三个统一、四个统筹”,即:统一诊疗常规、统一专业培训、统一医疗信息发布,统筹转诊会诊、统筹特检项目、统筹临床质控、统筹儿童健康管理。

儿医院、医院、医院、医院以及区妇幼保健院等多医院儿科,派遣专家担任学科带头人,医院特点开展学科品牌建设,积极配合推动7医院示范儿科门急诊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

医院儿科,又成为社区儿科强身健体的“好师傅”。

小孙的家庭医生小张医生——张璐轶,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培训了半年,儿科门诊开诊前又拜师医院儿科主任盛秋明,她说:“第一次为小朋友看病还是有点犯怵的,盛主任带着学到了不少东西。”比如,小患者说肚子痛,盛秋明就指导道:小孩子不懂得怎么描述自己的身体感受,“肚子痛”是最容易掌握的词语,小孩子说肚子痛不一定是肚子痛,需要医生仔细判断。

盛秋明表示,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两位学习儿科的全科医生,已经有儿童医学中心常见病诊疗培训的基础。假以时日,一定可以成为优秀的基层儿科医生。他说:“今后我们医院儿科愿意和张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联手,帮助其把儿科门诊建立起来,使周边的孩子多一个就医的选择,能够在家门口就解决一些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

文字:张琪

部分摄影:郑峰

编辑:王雨濛

*转载请注明来自浦东发布官方

1
查看完整版本: 肚子长得不够高别担心浦东3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