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医院北京西路院区儿科隔离病区(院中区)顺利休舱,院中区共收治儿童病例例,交出了“患儿零死亡、医务人员零感染、院中区零事故”的“三零”成绩单。
“大家上下一心、凝心聚力,才让院中区的工作圆满完成。”从4月25日至6月15日,52天同甘共苦,院中区团队付出了泪水和汗水,收获满满。正如儿科隔离病房主任董晓艳所说,“这段时间,辛苦和快乐、焦虑和成长并存,大家收获了友情、收获了成长,历练了自我。”
中西医结合,多学科“医”路“童”行
院中区收治的儿童病例以伴有基础疾病的新冠病毒感染患儿为主,例阳性感染者中约20%左右的患儿伴有包括川崎病、急性髓性白血病、自闭症等基础性疾病。
自院中区设立后,医院党委书记丁俭、分管副院长高春辉第一时间坐镇指挥院中区病区管理核心团队。在儿科隔离病房主任董晓艳的牵头下,成立了包括涵盖呼吸、感染、消化、重症医学、新生儿、血液等多学科的院中区医疗团队,迅速投入到院中区抗疫工作中。
闷热的“大白”服藏不住激情,雾蒙蒙的面屏遮不住“火眼金睛”,严实的口罩也掩盖不了对“花朵”们的关心。院中区的工作就这样紧张而有序的运转起来。
针对住院病人,院中区团队依据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和院新冠专家组一起讨论,医院版儿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常规,制定了包括重症病人筛查、识别监测、远程会诊、疑难危重症、护理管理、中医中药等系列诊疗规范,并对医护队员开展入舱前、入舱后周期性新冠诊治培训。
根据患儿新冠肺炎严重程度、基础疾病、伴随疾病或症状等情况,由医院院长于广军主持,举全院之力充分发挥全院学科优势,组织多学科会诊,提供有效的专科化治疗,并为患者提供个性化MDT联合诊治服务。在医务部协调下,根据病情发展,组织线上会诊及转运工作,保障伴有基础疾病的高危病例和新生儿诊疗安全。
在院中区,中医治疗也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医科主任李华亲自进舱,中医专科医师依据《上海市中医药防治儿童新型冠状病毒变异株感染专家共识》,结合收治儿童病例特点,制定新冠儿童中医实施方案。除中成药、饮片使用外,针对儿童特点运用小儿推拿、穴位按摩等中医非药物治疗手段,参与救治阳性患儿,加速患儿转阴和康复。
新冠患儿的病房内,还随处可见中医科为每一位患儿及家长赠送的中药防疫香囊。防疫香囊内有中药,能够起到避瘟除秽、芳香化浊的作用,同时也包含了医务工作者对宝宝早日康复的祝愿,承载了战胜疫情的信心与决心。
个体化护理,机器人“身兼数职”
院中区收治的儿童病例以低年龄婴幼儿为主,基础疾病发生率高,护理团队的工作难度同样不小。院方选派了一直坚守“疫”线的科护士长徐婷婷参加院中区筹备及护理管理工作。
在她的带领下,护理团队从“心”出发,营造温馨的亲子病房、爸爸房、妈妈房、家庭房,以满足不同类型的需求。治疗之余,医护人员开展各类亲子活动:跳舞、做操、折纸、画画、木头人等,给患儿增加娱乐活动的同时,也舒缓了家长们的压力。
儿童病例年龄跨度大,各年龄段需求不同。护理团队还建立了个体化护理方案:对婴幼儿患儿,护士们协助家属完成生活护理和喂养指导;对于学龄期的患儿,为他们的网课学习提供安静安全学习角,保证学习进度。
为了更精准地对患儿进行专科治疗,院方特地引进机器人辅助远程会诊,在新生儿、肿瘤患儿等特殊患儿的救治过程中提供了技术性支撑。除提供远程服务外,机器人还能在空闲时间“发挥余热”。信息部在机器人中导入舞蹈视频,可以在活动时间供患儿娱乐放松。
在院中区,患儿的陪护家长往往也是新冠阳性感染者或密接者。医务人员不但要照顾好孩子,还要做好陪护人员的健康管理,在能力范围内提供健康支持,如体温测量、健康行为指导、中医指导等。如突发急症,立即开展必要的现场救助。
成人本身有基础性疾病的、高龄的,院中区医护人医院、仁济南院、六院东院等启动远程会诊和转诊转运工作。院方还特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