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从语义的角度,对民俗这一词汇作一番探
TUhjnbcbe - 2024/5/12 18:28:00
中科白癜风暖心公益活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6169850.html

本文乃作者“我做你的避风港”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虽然“民俗”作为专门的学术名词,为我国学术界所反复使用,是近代民俗学兴起以后的事情,但它用作民间的风俗习惯这一概念则在我国古代社会出现甚早。我们不妨首先从语义的角度对这一词汇作一番探源。《礼记·缩衣》中有“故君民者,章好以示民俗,慎恶以御民之淫,则民不惑矣”的说法。其中的“民俗”一词,意指民间习俗;同书《王制》篇有“岁二月东巡守……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这里的“民风”指的是民间风尚。《汉书·董仲舒传》载:“变民风,化民俗”;《管子·正世》也有“料事务察民俗”的说法,可见“民俗”一词在中国古代使用和流传的范围是相当广泛的。

礼记

《荀子·儒效》说:“习俗移志,安久移质。”杨惊注曰:“习以为俗,则移其志;安之既久,则移本质。”可见把“习”与“俗”相连,是“习惯风俗”的略语。《说文解字》将“俗”解释为“习也”。“习而行之谓之俗”是说长期的习惯将会形成一定的性格。《汉书·贾谊传》记载贾谊上书陈政事说:“择其所乐,必先有习,乃得为之。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惯)如自然。’”,我们所说的“习惯成自然”当本源于此。

朱熹

古人的解释实际上已概括出民俗的基本含义,即民俗主要是由民众所创造,而又人人传习,用以自我教化的风俗习惯,在这里,“民”与“俗”是紧密相联的。可见,从语源意义上看,“民俗”的概念在我国早已确立,并使用得相当广泛了。当然,我国古代还不可能有近代科学的“民俗”概念,因而我国古代的“民俗”与近代以来民俗学研究中使用的“民俗”一词,实为内涵上有所联系,本质上又有差别的两个概念。

民俗文化节

“民俗”一词作为近代独立的人文社会科学的专有名词,首先出现于英国。Folklore这一新颖而确切的名词被创造出来以后,立即在英国学术界得到普遍的承认和运用,后来,又逐渐得到国际学术界的承认。日本民俗学界接受了Folk-lore这一外来词后,将它译作“民俗”,也渐渐为中国学者所接受,例如我国学者周作人留学日本归来后,在年的绍兴县教育会月刊上发表了《儿歌之研究》一文,文中直接使用了“民俗”一词,显然受到了日本学术界的影响。

周作人

中国学者在接受“Folklore”一词的当初,有过多种译述:第一种意见主张译为“风俗学”。持这种观点的主要是北京大学风俗调查会的一些学者,其中主张最力且发表导论意见的当推陈锡襄先生,他著有《风俗学试探》,时为年。第二种意见主张译为“歌谣学”,主要是北京大学歌谣研究会的一批先贤。由于他们主要研究歌谣,并不能概括民俗的全部,这种意见并未占上风。第三种意见主张称为“民间文艺”或“民间文学”。以中山大学民俗学会的一些学者为代表,由于他们多系从事民间文学的研究者或教学工作者,提出这样的概括意见,当也是出自专业建设的考虑。

民间文学

年,钟敬文先生发表《民间文学的建设》及《中国十余年来民间文学运动》,系统地阐述了这方面的意见。第四种意见译为“谣俗学”。此意见出自江绍原先生。江绍原年在翻译A·R·瑞特的《英国民俗》时,将这个书名改译为《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第五种意见主张称之为“民学”,首倡者仍是江绍原先生,他在译完《现代英吉利谣俗及谣俗学》一书后,感到“谣俗学不妥”,不能概括“Folklore”的全部内涵,复以德文的Volkskunde为“民学”。

民俗活动

第六种意见主张译为“民俗”。年,杨成志先生在《现代民俗学——历史与名词》一书中,反对译为“民学”,而主张称为“民俗”。他写道:“我觉得‘俗’字在中国文献上或成语上分析起来含义最广,不但可做形容词与名词的通用,且与英文的Folklore(人民的见识或学问)的字原意适理合。”在Folklore传入中国之初,学术界的上述许多意见,当然并不是全部译述,但从中可以窥见探讨学术之自由空气,实在是一件很好的事。“谣俗学”失之过窄,诚如江绍原先生所言。称为“民学”,又不免失之宽泛。称为“民俗”与中国古老民俗的语源内涵的本义较为贴切。此后,“民俗”作为一个固定的学术名词,逐渐为中国学术界所接受。

参考资料

《礼记·缩衣》

《荀子·儒效》

《现代民俗学——历史与名词》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语义的角度,对民俗这一词汇作一番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