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一小”民生问题关乎家庭和谐幸福,近年来,越来越多居民利用与信赖身边的社区卫生服务,同时也提出很多期盼,尤其老年居民与青少年儿童,如何让他们的健康服务需求在家门口得到有效满足?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与推进本市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夯实基层健康服务网底、满足人民群众尤其“一老一小”健康服务需求紧密结合,黄红书记、吴乾渝巡视员带队深入基层一线,实地调研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托养机构、老年护理机构、片区内的长者照护之家与社区卫生服务站,重点聚焦老年居家健康、安宁疗护、老年护理需求、社区儿科诊疗等与民生需求密切相关的服务开展情况,认真听取基层一线对本市卫生健康事业的意见与建议,深入了解社区居民对卫生健康服务的需求与期盼,寻找工作中的短板与差距,立行立改、抓好落实,力求以更便捷的居家服务、更人文的生命关怀、更科学的需求评估、更标准的儿科诊疗、更精准的健康指导、更延长的服务时间,更强守护社区居民健康,更好满足“一老一小”健康需求,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健康获得感与幸福感,持续推动主题教育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
更便捷的居家服务,让老人更安心
“我行动不便又常生病,多亏医生护士为我上门服务!”家住普陀区的陈阿婆感叹。她因脑梗而半身瘫痪、长期卧床,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任翠为她建立家庭病床,定期上门测量血压、血糖,指导用药,监测各项健康指标。之后,陈阿婆因病需要服用靶向药物,每个月都要抽血化验。考虑到陈阿婆和她老伴身体都不好,家人送血也不方便,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薛韵华护师每个月上门为她抽血,并亲自送到中心化验室检验,解决老人的难题。
老年居民、尤其长期卧床的老年患者,对居家健康服务需求较大,希望获得更便捷的居家诊疗、护理等服务。如何满足他们的需求?市卫生健康委制定“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长宁、普陀、静安、浦东等开展试点;同时开展护士区域化注册管理试点,鼓励二、三级医疗机构护士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会医疗机构执业,为出院病人、慢病病人和老年病人提供延续护理、居家护理等。此外,修订《家庭病床服务规范》将于近期下发,允许符合条件的社会办全科诊所提供家庭病床服务,丰富家庭病床服务供给渠道与资源,并且梳理家庭病床具体服务项目,共8大类家庭病床服务项目清单,更便捷的居家健康服务让老人更安心。
更人文的生命关怀,让患者更暖心
“我到底还能活多久?”这是静安区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常琎文经常在工作中听到的患者询问。晚期卵巢癌患者花婆婆,最大愿望是看到孙女高考,然而病魔无情,在她弥留之际,常琎文告诉她的孙女:“人最后消失的是听力,奶奶还能听到,这是你最后一次和奶奶说话。”孙女选择独自一人走进病房,在奶奶耳边说了属于他俩的悄悄话。“有时治愈,常常帮助,总是安慰。让病人安详、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这是我们的责任。”临汾路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罗维说。
老年患者临近生命尾声,往往受到生理与心理的双重痛苦,如何让他们安心走好人生最后一程?上海作为全国最早开展安宁疗护的地区,积累很好经验与做法,在此基础上,市卫生健康委制订本市安宁疗护试点实施方案,全面启动新一轮安宁疗护试点工作,将在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机构或居家安宁疗护服务,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二三级医疗机构、护理院、医养结合机构等资源,整合政府与社会资源,构建起覆盖本市所有社区的安宁疗护服务网络,基本形成主体多元、功能健全、模式多样、服务规范的安宁疗护服务体系,提高临终患者生命质量、促进医疗资源合理利用,让患者更暖心,让城市更有温度。
更科学的需求评估,让护理更用心
老年健康服务,护理不可或缺。作为长期护理保险“入门关”,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务人员为评估员主体的老年护理统一需求评估工作,是老年人获得适宜服务、对接长期护理保险的重要入口,市卫生健康委牵头制定的统一需求评估标准,在评估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在调研中,有基层评估员、居民反映,现有评估标准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存在疾病覆盖不全面、部分疾病权重过大、失能评估内容不全等问题,建议进一步修订与完善。
为此,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医保局、市民政局、市发改委,对现行的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标准进行修订,形成评估标准2.0版,并会同市民政局召开全市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员培训工作推进会,按照评估标准2.0版修订内容,已完成新标准的视频教学录像制作,并完成《评估指南》修订。目前已对各区评估员人数进行梳理,并与各区卫生健康委明确培训数量及任务,下一步将推进评估员全覆盖培训,为广大老年人提供更科学的需求评估,让护理服务更用心。
更标准的儿科诊疗,让家长更放心
“在社区就能给孩子看病,又方便又放心!”王女士高兴地说。每周四下午,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设儿科精准用药门诊,医院专家坐诊。“医院深入合作,进一步方便辖区0-12岁儿童就医,同时带教全科医生,提升全科医生的儿科服务能力。”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吴玉苗说。
根据调研中不少家长反映的孩子社区就诊难题,市卫生健康委持续增加儿科服务供给,不断提升社区儿科诊疗能力,满足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在社区诊疗的需求。本市积极开展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建设,8月底前将新增遴选22家标准化示范儿科门急诊项目建设单位,年内完成首批28家建设任务,到年完成全市50家建设任务,全面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儿科诊疗服务水准。同时,持续开展“儿科强基层”继续医学教育和全科医生儿科诊疗能力专项培训,全年完成名培训任务。让更标准的社区儿科诊疗,为广大家长带来更放心的就医体验。
更精准的健康指导,让居民更舒心
“太神奇了!”在杨浦区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成的智慧健康小屋,居民朱老伯刷一刷身份证,就能进行血压、心跳、血糖、心电图、体脂等指标测量,检查报告很快出炉,令他连连赞叹。“智慧健康小屋整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自检设备、体质监测站等资源,成为居民健康自检、自我健康管理,以及获得健康教育与早期干预的渠道。”殷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崔明表示,“居民健康数据汇集后台、同步分析,并给出整体情况评估,这些数据也传给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及时掌握居民健康风险,及早介入和干预。智慧健康小屋将成为家庭医生‘增效减负’的得力助手!”
无论老人还是儿童,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如何在家门口获得精准的自我健康情况与健康指导?市卫生健康委会同市体育局积极推进“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年本市80家首批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建设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并会同市体育局等印发智慧健康小屋设施设备功能规范、信息化建设标准、自评量表与针对性健康(运动)指导处方等。目前已有10余家智慧健康小屋完成建设,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到年实现每个街镇至少有一家标准化智慧健康小屋。多种形态的智慧健康小屋(站)网络不断健全,将延伸学校、企事业单位、楼宇等功能社区,并通过智慧健康设备延伸居民家中,更精准的健康指导让居民更舒心。
更延长的门诊时间,让服务更贴心
“社区门诊能不能晚一点结束?让学生、白领也可以看得到?”调研中,不少居民这样问。为更好满足社区居民,尤其在职、在校人群错时就诊的需求,工作日延长服务时间、双休日开展门诊服务的举措应运而生。
市卫生健康委要求全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应开设双休日门诊,至少保证周六上午、周日上午两个半天的服务时间;均应在工作日午间延长服务时间;根据服务区域内医疗资源配置情况,对服务半径较大、医疗资源分布不足的社区,应在晚间延长服务时间。在延长服务时间内,应提供全科诊疗、配药等常规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分时段开设检查检验、康复护理等辅助科室。双休日门诊中,除常规服务和辅助科室外,应同时提供妇保、儿保、预防接种、中医健康管理等服务。目前正收集汇总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延长服务时间与服务内容安排,近期将向居民公示、广泛宣传告知,力求让社区服务更为贴心。
民生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人民群众对美好健康生活的向往就是永恒的奋斗目标,市卫生健康委党组将坚持问题导向,解决群众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按照加快推进“五个中心”建设和健康上海建设的总体要求,把全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民生需求、统筹各方资源,实现对人民群众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守护,持续推动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