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疾病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以案说医徐雯陈夏六君汤治疗小儿干呕案
TUhjnbcbe - 2024/5/12 17:10:00
程序开发求职招聘微信群 http://cgia.cn/news/chanye/1662192.html

▲徐雯广东省名中医,广州医院硕士生导师、儿科主任中医师。

医案是中医临床实践的记录,体现了诊疗过程中理、法、方、药的具体运用,是医家诊治疾病思维过程的表现。历代名家医案是中医药宝库中的瑰宝。我们推出栏目,以期传承精华,启迪我辈,共同进步。

陈某某,男性,7岁,年11月27日初诊。

患儿无明显诱因于2天前出现恶心干呕,遂来诊。

主诉:恶心干呕2天。

刻诊:精神可,胃纳一般,时恶心干呕,多汗,二便调。

体查:咽无充血,双侧扁桃体Ⅰ°肿大。心肺听诊未发现异常。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正常。舌淡苔白,脉细滑。

中医诊断:呕吐。

证属:脾胃虚弱。

治则:健脾益气,燥湿化痰,降逆止呕。

处方:

以陈夏六君汤加味,处方:陈皮6克、法半夏10克、太子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枳壳10克、竹茹10克、浮小麦10克、糯稻根10克、白芍10克、莲子10克、炙甘草3克。4剂,水煎服,每日1剂。

二诊

经治疗后症状减轻,舌质淡苔厚,脉细滑。效不更方,因患儿苔厚,故易甘寒之白芍为布渣叶,并加大陈皮用量至10克以加强和胃化湿之功。

三诊

经治疗恶心、干呕症状明显减轻,胃纳可,二便调,舌淡苔白脉细滑。效不更方,以砂仁、柿蒂易竹茹,加强化湿行气降逆之功。

四诊

患儿恶心呕吐消失,病愈。

干呕属呕吐范畴,呕吐可由胃内和胃外因素导致。由于外感六淫、内伤饮食、过食寒凉、情志不畅等,导致脾胃虚弱,或肝胃气滞,致胃气上逆,出现干呕。胃、肺、肝、脾、肾等经脉皆沿咽喉、食道及胃,故经气不调或上逆也可发为干呕。如《医宗金鉴》认为:“卫阳为风邪所干,不能敷布,则气逆而为干呕矣。”本案系脾虚失运,胃气上逆而呕。

陈夏六君汤由《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四君子汤合二陈汤化裁而成,为治疗脾虚痰湿之基础方。方中陈皮、半夏理气健脾、燥湿化痰,茯苓健脾利湿,太子参(太子参易人参,取其平润适宜小儿体质薄弱)、白术、莲子健脾,甘草调胃和药,加枳壳行气消滞,浮小麦、糯稻根、白芍敛心阴止虚汗,竹茹、柿蒂降逆下气止呕。诸药相合,共奏健脾行气,降逆止呕之功。徐雯老师强调健脾不在补贵在运,痰、湿、滞消,则脾运化得健。

小儿干呕的治疗,需注意:(1)患儿出现呕吐时,应将头偏向一侧,以免误吸入气管。(2)宜进食易消化的流质食物或半流质食物,且应少量多次进食。(3)注意饮食,宜定时定量,不宜太饱,饮食清淡,酸辣甜生冷食物忌食。(4)本病遣方用药宜以甘淡味薄之品,以免诱发恶心呕吐。给药时,入药宜缓,可采取少量多次服法,以防止呕吐发生。

郑重申明:

由于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本案中的方药和计量仅适用于本案病人当时的病情。未经中医辨证诊治,不得照搬使用本案中的处方和计量。广大读者如有需要,医院诊治,以免贻误病情。■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1
查看完整版本: 以案说医徐雯陈夏六君汤治疗小儿干呕案